第79章 案情分析

“劫车大部分是在闹市区,不可能一上来就袭击驾驶员,把他杀死。因为这样很容易惊动周边的人。总要首先骗过或者稳住驾驶员,然后坐上他们的车,把他们载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再动手。”陆小鹏道,“我研究过不少这方面的案例,很多劫车贼的作案手法,是将驾驶员骗出城外,或者骗到偏僻地带,然后伺机用钢索勒住驾驶员的脖子,把他勒死。

这种杀人手法很有效,很安全,而且干净利落。只要凶手手劲够大,够熟练,驾驶员一般都无法逃脱,连声音都发不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然了,也有少量被钝器砸死的,或者被匕首刺死的。

钝器砸死和用匕首刺死,容易留下血迹,不是首选。

被枪杀的就更少了。

原因有两种,一是枪声容易暴露自己,再就是枪支和子弹比较奢侈,他们一般是拿来保护自己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用的。”

“可问题是,那5起劫车杀人案的被害驾驶员,在被专用钢索勒死前,都被用铁锤或者大板手击打过颈动脉,这跟外地的劫车杀人案只用钢索将人勒死是不同的。”郭胜利道。

“先把驾驶员打晕,然后将他勒死,这样其实更安全。”陆小鹏道,“击打颈动脉,只要位置准确,不需要太大力气,就能把人打晕。

这样也不容易造成外伤,导致流血。

而用钝器狠命击打头部,则容易造成抛甩状和喷溅状血迹、毛发和皮肤组织的脱落,留下杀人证据。”

“这么说,劫车杀人案的作案手法,比起911案件的作案手法要专业。”雷军道,“这说明,他们真的不是同一个或者同一伙凶手。”

“光凭作案手法,其实也不能确定。”陆小鹏道,“凶手在不同时期的作案手法,很可能是不一样的。随着作案经验的丰富和作案技术的增强,他们的杀人手法也会越来越高明。

我现在想说明的是,被害驾驶员不是死在车上,而是死在下车后一个隐秘的地方。可问题是,驾驶员凭什么乖乖的听从歹徒的指挥,将车开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下车又去到一个隐秘的地方?

这5起劫车案都是晚上,那几年劫车杀人的案子也经常发生,驾驶员单独开车的时候应该特别警惕才对,歹徒是如何稳住他们,或者说骗过他们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