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皇上的夸奖,赵敬跟林烈都很高兴。

“带朕跟太子去看看你们修的堤坝。”

“是。”

赵敬跟林烈带着皇上去了渭河边上。

那边的堤坝已经变了,看着非常结实。

“你们这个怎么修建的?”

赵敬开始跟皇上讲解,缺少的林烈补充进去。

“这个堤坝我们加高了不少。”

皇上转头看着赵敬二人:“你们这样,五十万两够?”

“够的,修建堤坝用的石头都是百姓自发去山上开采运送过来的,青砖这些也是砖窑那边送过来的,都只收了我们比成本还低的钱。”

“不但如此,粮食跟粮种也是粮商供应给我们的。”

“因为这些我们也没花多少钱,把河沟堤坝这些弄好,还剩下将近八万两,后来林烈的小闺女提醒了我们,我们就把这钱用来修路了。”

“哦?又是林烈的女儿?”

“我跟林烈当时在闲聊,那小丫头听到就说要想富先修路,我问她为什么,那丫头就说,路好了百姓才能把东西拿到镇上来卖,外面有好东西也能送到清河郡来。”

“我跟林烈一合计,就把路给修了,别说效果还挺好。”

自从路修好,附近一些城池的东西送到这边的也变的多了起来。

皇上点点头,这倒是有道理的。

“你们带我们去看看。”

赵敬二人带着皇上又去看了他们修的路。

“以前这些路一到下雨就没办法走,现在修好就方便了很多。”

跟着皇上来的人忍不住有些感慨,原来赵敬他们送去的奏折说的都是真的。

这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好。

这次一起过来的还有工部侍郎,这是太傅的学生,也是皇上的人。

这次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回去之后要处理渭河容易决堤的地方。

看完想看的东西,皇上看着林烈:“听说你家小女儿还在研究怎么种产量高的粮食?”

林烈有些尴尬,但还是点点头:“启禀皇上,小女因为逃难过一段时间,就想种产量高的粮食,让百姓都不再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