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襄,祖籍高邮,隶属广陵郡)
“啊......广陵伯?”
众臣一惊!
“陛下,吴提督未立尺寸之功,突然封伯爵,恐将士怨愤不服。”吏部尚书李遇知忧虑道。
崇祯摇摇头,严肃道:
“李尚书,此番攻破贼营,解京师之围,吴三桂功劳极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吴三桂已经封平西王,封无可封。”
“朕估摸着,就封吴襄广陵伯。如此一来,让天下人知道,朕的天恩浩荡,并不负吴家。”
“吴三桂父子感恩戴德,必为朕剿贼杀建奴,再立功勋。”
……
崇祯说得有理有据,胸怀坦荡。
可是,知兵的首辅范景文,依然犹豫、不安。
“陛下,既然这么说,臣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夷丁突骑和关宁军,与朝廷三大营、戚家军,还是有区别的。”
“关宁军世代居关外,全是辽人,均是坚甲利刃壮马,吴家、祖家、李家……各族间互相联姻,盘根错节。刀插不进,水泼不进。”
“以往大军平辽,关键时总是各为隶属,各自为战,往往被建奴各个击破。”
“夷丁突骑,更是吴三桂的家丁私将。只认吴三桂,不认大明。”
“此番封王,又封伯,臣担心助长关宁军骄兵悍将的气焰,形成国中之国、尾大不掉之势。”
……
范景文说完,邱瑜、李遇知、方岳贡、李明睿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啊!
崇祯却轻轻一笑,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
“诸位爱卿,勿忧也。”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朕不是开国皇帝,没必要做这样的事。太子贤明,甚于朕,更不惧将来。”
“朕不为尧舜,当为始皇帝、汉光武帝、唐太宗,朕誓言:绝不杀功臣,绝不负功臣。”
“除非,是反贼、叛臣。”
“现如今,流贼虽撤,但仍据有关中、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大部。辽东之地,也尽数归建奴所占。”
“目今情势,远未到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时。”
“大明功臣将士,朕必待之以厚,不管是流贼、蒙古、建奴……只要归顺朕,只要不伤害朕的子民,朕均可一体纳之,一视同仁。”
“朕此番封吴襄广陵伯,当下之时,一可激励吴三桂、激励关宁军,三可收吴襄、吴家忠心,三可杨朕的美名,可谓一石三鸟。”
“总之,为国为民,利大于弊。”
“呵呵……至于元辅担忧的吴三桂家丁家将、辽东军军阀集团之远忧,朕心里,也早有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