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历史周期

朱佑樘听到冷若霜要讲解她自己对于王朝兴衰,历史周期律的看法,也是不禁平心静气,侧耳倾听了起来。

一来他作为大明王朝的太子,也是大明王朝未来的掌舵人,自然是希望大明王朝能够长盛不衰,一直传承下去,所以对这个话题甚感兴趣。二来,他觉得冷若霜是一个极有见识的人,说出来的话,想必肯定会非同凡响。

冷若霜道:“首先,我认为你说的肯定不对,王朝的兴衰不会由皇帝来决定,也不会由任何一个人来决定。即便是再贤明,再厉害的皇帝,到了王朝末期,也只能延缓王朝的衰落,不可能阻止王朝的灭亡。没有任何人能扭转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你想想看,纵观咱们华夏历史几千年,那些史书上称赞的极有作为的千古一帝,有道明君,不管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亦或者是本朝太祖太宗,他们无一不是在王朝建立的前一百五十年,纵观华夏历史,在王朝建立的后一百五十年,能够稍微延缓一下王朝的衰落,便已经是有道明君了,根本复兴不了王朝。你觉得咱们这华夏几千年的历史,这是偶然现象吗?那些王朝后期,也有这么多年的历史,也有这么多的皇帝,难道就这么凑巧,出不了一个贤明的,有能力的皇帝?所以我觉得肯定不是皇帝本身的原因,而是势不可为,即便是咱们华夏历史文治武功最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你把他放到唐朝后期,他也挽救不了大唐的颓势。所以,我认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本朝的太祖太宗,这些人固然能力很强,是有道明君,但是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一帝,创下不世的功勋,为华夏后世子孙所敬仰,除了因为他们的能力很强,很贤明之外,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处在王朝的初创期,倘若把他们放到王朝的中期或者后期,他们便不可能有这一番不世的功勋了。所以这些千古一帝,不仅是他们能力出众,而且更是时代的红利!”

朱佑樘听了冷若霜的话,觉得她说的入情入理,不禁心中生起一股冷汗,心想:“若是照嫂嫂这般说的,咱们大明也是迟早会亡的?也撑不过三百年吗?”

朱佑樘又问:“既然嫂嫂这样说,想必有一番自己对王朝兴衰的看法吧?那嫂嫂认为造成这种历代王朝都不过三百年的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又能不能让咱们大明逃过这三百年的王朝轮回周期律了?”

冷若霜淡淡一笑,“我先来说说我认为造成咱们华夏历史周期律的真正原因吧?如果知道了原因,就能知道到底能不能逃过这三百年的王朝轮回了。”

朱佑樘终于听到她要说自己的看法了,也是心中一紧,准备全神贯注,一字一句的认认真真的听,“那就有请嫂嫂指教了,小弟我洗耳恭听。”

冷若霜道:“我先跟你说说咱们华夏先贤说过的几句话吧,历朝历代的王朝轮回便藏在这几句话之中。第一句是这样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句话是道家先祖老子说的,出自《道德经》。你应该听过吧?”

朱佑樘点了点头,大明虽然以儒家学说为尊,但是不管是老子,还是《道德经》也是华夏先贤以及先贤所着的作品,朱佑樘自然读过。

冷若霜又道:“第二句话则是儒家先贤董仲舒说的,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说完,冷若霜换了口气,又道:“我的第三句话则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乃是唐代大诗人诗圣杜甫所作,出自他的诗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你应该读过吧。”

朱佑樘又是点了点头,杜甫也是华夏圣贤,向来为历朝历代所尊崇,他的诗也是读书人所必学的,而这首诗更是杜甫的名篇,朱佑樘自然也是读过的。

历朝历代之所以不能超过三百年,便藏在这三句话中,二弟你饱读诗书,应该明白这三句话的意思,也知道我为什么要说三句话吧。

冷若霜的话,劳铁和张曼青因为文化素养有限,没有读过什么书,便如听天书一般,甚至连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更遑论冷若霜为什么要说这三句话了。

而朱佑樘则不同,他自小便熟读诗书以及儒家经典,这三句话的意思他早已烂熟于胸了,只是略微的思考了一会儿,便明白冷若霜为什么说这三句话了。

“嫂嫂你的意思是,历朝历代之所以不能撑过三百年,自秦以来,所有的王朝之所以灭亡,都是因为富人太过有钱,穷人太穷了,贫富差距过大,所以才会造成王朝的灭亡?”朱佑樘问冷若霜。

冷若霜点了点头,:“是的,除了秦,西晋,隋,这几个短命王朝确实是由于昏君导致朝代的灭亡,其余的国祚三百年左右的朝代都是由于这个原因。没有任何的朝代,没有任何的国家能逃过这个宿命,咱们大明也会如此,甚至以后不管是什么朝代,什么国家,也都会如此,以前是这样,以后也会是这样,没有朝代,没有国家能够幸免。人是有寿命的,没有人能长生不老,朝代,国家也是有寿命的,没有朝代,国家,能够长盛永存。”

朱佑樘听了冷若霜的话,不禁后背一身冷汗,他问冷若霜:“这世界上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每个人的奢侈程度不同,甚至气运也不同,所以有些人富,有些人穷,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一些人天天干活,省吃俭用,自然慢慢有钱,而另一些人却好吃懒做,挥霍无度,自然就会变穷,难道朝廷还能强制性把富人的钱分给穷人吗?这与抢劫无异啊!这也明显会打击那些努力干活的人的积极性,这明显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