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于是非常沮丧,大丈夫建立功名,不能为国分忧,收复失地,这怎么能行呢?
他手下有一谋士名袁乔,为江夏相,博学多才,计谋颇深,深得桓温信任。
此时袁乔见桓温苦恼,便笑着对他说:“夫经略大事,天时地利人和也,如今正值巴蜀内乱,其主李寿去世之后,李势骄淫,对国事漠不关心,疏远贤臣,谗谄并进,刑罚又苛责滥用,中外离心。
而且我听说巴蜀之土原来没有獠族,这时候突然从深山之中冒了出来,自巴西至犍为、梓潼,布满山谷,部族十余万落,朝廷制止不了,大为民患;
加以饥馑盛行,饿殍遍野,四境之内,遂至萧条。
国力衰微至此,正是攻伐的好机会,过这个村没这个店了。”
桓温是个特别谨慎之人,还是左思右想,下不了决心。
袁乔知道他为人谨慎,事事都要个万无一失,于是又说:“能成大事的人本就寥寥,智者了于胸中,不必所有人都赞同,因为大部分人也看不了那么远!”
见桓温还在犹豫,知道他有后顾之忧,于是接着说:“今为天下之患者,胡、蜀二寇而已。蜀道虽艰难,但是比石虎弱得不是一点半点,做事就该先易后难。
李势无道,臣民不附,而且他自己心里也没谋算,恃其险远,不修战备。
将军宜以精卒万人,奇兵出击,等到他反应过来,我方已然到了面前,可一战擒也,这是毫无疑问的。
蜀地富饶,户口繁庶,想当年诸葛武侯也是据之抗衡曹魏的,若将军得之,对于国家可是太大的好事了。
如果将军担心大军进西,石虎窥觎,此说更是似是而非了。石虎听闻我军万里远征,肯定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轻举妄动;
纵有小部侵袭,缘江诸军足以拒守,等到他们反应过来,我们已经回来了,必无忧也。”
恒温立时觉得心情眼明起来,又问:“那不得请示一下朝廷吗?朝廷要是不准,可如何是好?”
袁乔道:“朝廷是谁在当政啊?皇帝年幼,还不懂这些,那些老臣都是惯于推诿拖沓,互相压制掣肘之人,您该上奏上奏,让他们讨论着玩去吧,有可能他们还没讨论出结果,将军都已经凯旋而归了!”
桓温一拍大腿,道:“就依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