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在想着,另外一边,传旨天使已展开圣旨,声音洪亮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倭国贼寇猖獗,屡屡犯我边境,烧杀抢掠,致使沿海百姓生灵涂炭,朕心忧之。遣使商议之却被无理对待。倭人既执迷不悟,为保我大明疆土,护我子民,朕决意兴师问罪。着广西总兵官俞大猷统领南方明军及土司军队,即刻于长江口集结出海,途经琉球王国,进击倭国。此次征讨,以右都御史,兼兵部尚书总督征倭大军谭伦为全军统帅,戚继光统领北路军,率蒙古铁骑、朝鲜水师及朝廷京营,与俞大猷所率南路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务必荡平倭患,扬我国威。钦此!”
听到圣旨内容,俞大猷心中为之一振,激动之情顿时难以抑制。往昔与倭寇作战的场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嘉靖二十八年,海南黎族叛乱与倭寇勾结,沿海百姓深陷水深火热。时任崖州参将的他,率数千明军深入海南腹地。在茂密丛林中与敌遭遇,敌方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形势对明军极为不利。但他凭借敏锐洞察力,发现敌军侧翼的薄弱环节。他身先士卒,挥舞长剑,带领明军如猛虎般冲向敌人。战场上喊杀声震耳欲聋,鲜血染红大地。最终,成功斩杀敌人数百,平定叛乱,解救无数被掳掠的百姓。看着百姓们恐惧又感激的眼神,他立下誓言,此生定与倭寇势不两立。
嘉靖三十三年,浙江宁波、绍兴一带,倭寇频繁侵扰,如恶狼般肆虐。他调任宁绍台参将后,精心训练水师,打造战船。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得知一股倭寇在普陀山登陆。他亲率水师,战船趁夜色悄然靠近。当战船临近普陀山,他一声令下,火炮齐发,火光瞬间照亮夜空。倭寇营地顿时大乱,四处逃窜。明军乘胜追击,击沉倭寇战船数艘,斩杀倭寇数百人,成功收复普陀山。然而,战后看到的是被洗劫后的村庄,残垣断壁间,百姓哭声震天,许多家庭支离破碎。那一刻,他对倭寇的痛恨愈发浓烈,抗击倭寇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如今,圣旨降临,让他统领大军进击倭国,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是彻底荡平倭患,还沿海百姓太平的绝佳时机。
往事一幕幕在俞大猷脑海中一闪而逝,激动地他,双手恭敬地接过圣旨,额头触地,声音坚定而洪亮:“末将俞大猷接旨,定不辱使命,愿为陛下、为大明百姓,赴汤蹈火,扫平倭国贼寇!若不能荡平倭患,臣无颜见陛下与天下百姓!”
传旨天使收起圣旨匣子,上前扶起俞大猷,面露欣慰笑容,说道:“俞将军,陛下对您寄予厚望啊。此次出征意义重大,关乎我大明沿海长久安宁。”
俞大猷起身,恭敬回应:“劳烦天使传陛下旨意,俞某定当全力以赴。不知朝廷对于此次征讨倭国,可有什么吩咐,还望天使告知一二。”
传旨天使听到这话,当即微微点头,说道:“俞大帅,朝廷此番布局精妙。北路军由戚继光将军统领,蒙古铁骑擅长陆地奔袭,登陆后可迅速穿插,直击倭国腹地;朝鲜水师熟悉海战,能协助封锁倭国北部海域;京营乃我大明精锐,战力不凡,可为北路军增添坚实力量。”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京营的军械护甲,在衍神公的帮忙之下已经全都焕然一新,战力非凡。因此,北路军乃是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