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三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了些许时日。而灵儿、青云也渐渐熟稔,彼此相知。灵儿深觉兄长不单相貌脱俗,更习得一身本领,然最令她欣赏的则是青云的那份仁孝之心。自打青云归家,每日侍于榻前,朝夕不废,为尽孝道,冬来为母暖被,夏至为母扇凉,母若无聊时分,他便讲述这十年来从师学道的奇闻趣事,为母排忧解闷。终日左右,莫此为甚,谓之孝子也。
然于孝道,孔子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而青云这番孝心,何尝如此。
一日,王氏病重,也道大限将至,眼下已是气若游丝,命悬一线。日下唤了青云、灵儿近前,虚弱说道:“云儿、灵儿。”云、灵俱含泪应曰:“娘亲,孩儿在呢……”二人早已泣不成声。但听王氏又言:“为娘不久于人世,而今莫大心愿,便是云儿能娶妻生子,你二人虽有兄妹之名,却无亲缘之实,俗节可免。”间干咳一声,道:“灵儿,你可愿下嫁云儿为妻?”这一问惊的二人许久无言,后王氏干咳不休,而灵儿心下实则早生思慕之心。为全其心,当下轻泣道:“若兄长不弃,灵儿自是愿意的。”说完,转过身去,已是泣不成声。
王氏转对子青云,又问:“云儿,你可愿娶灵儿为妻?”青云实乃修道之人,本应绝于红尘才是,可目下娘亲病危,试问何忍老人家含怨而终。一看灵儿,又观娘亲,这便说道:“孩儿……”后半句未说之时,灵儿心下一凛。然青云方道出“愿意。”二字,灵儿始安,乃是芳心似动,虽悲犹喜。青云再道:“娘请放心,孩儿有生之年定会好生照看灵妹,决计不让她受半分委屈。”这时灵儿扑至榻前,放声痛哭起来。
王氏用尽最后一丝气力,笑道:“甚,好,甚……”好字未出,已是撒手人寰。
青云、灵儿悲乎哀哉,大喊:“娘亲!”其声悲怆。
二人料理了后事,于父母坟前拜了又拜,悲心尤在。
数日后,二者心绪稍安,灵儿怯生生与兄长道:“兄长那日之言,可是出于真心否?”青云忽怔,初时未明所以,后见其羞嗒嗒模样,方知此问为何。待默然片许,良晌才道:“灵妹有所不知,为兄十年之前,即入道门,成了方外之士,那日之言实教娘亲安心才这般说;再者,为兄何德何能娶你为妻,只怕误了你,日后你我还以兄妹相称,可好?”此言一出,灵儿忽怔,适才羞意渐却,取而代之的则是无尽悲楚之情,她已然泪如雨下,此刻形同木偶一般,除却泪水动也不动。
青云见了何忍,可又能怎样,却不知如何安慰,只在旁欲言又止,自愧于心。
这时乃见灵儿忽然夺门而出,青云大惊,忧其悲心难却生出轻生之举,这便追了出去。灵儿在前,青云在后不住呼唤:“灵妹,灵妹……”可任如何灵儿也未停下脚步。末后二人止步于悬崖之前,青云忙道:“灵妹休这般,为兄自问何德何能娶你为妻,倘因此而有何闪失,可教为兄如何心安。”灵儿香泪依然,轻泣道:“兄长既心意已决,又何必追来,灵儿是生是死也与兄长毫无相干。而今娘亲下世,我心无牵挂,随了娘亲同去,岂不是好。”说罢,纵身一跃,跳下万丈深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番惊举,委实令青云大愕非常。
关乎生死,岂容多想,青云将手一指,三尺青锋顿时出鞘,当下御剑而起,飞入深渊。灵儿下落之势虽急,但青云御剑更胜,当下将灵儿抱定,重又飞临崖上落定。二人这段时日相处下来,若说青云对她无半分情意可言,却是假的。只是念及身份,不愿弃道还俗。此刻剑入鞘中,灵儿兀自昏迷,他抱着眼前女子,一看之下,不由迷惘之。端得是眉如远山含黛,肤若桃花含笑,发如浮云,眼眸宛若星辰一般,怎生楚楚动人。
这一看,委实不下,乃是道心微动,意乱情迷,却再难释怀,试问如此贤达绝美女子,谁人不怜。过后,他便抱灵儿回了家中好生照料。不久灵儿醒转,见己躺于自家榻上,情知是兄长所救,又念及前事,不由潸然泪下。这时青云端了汤药步入,见她醒来芳颜挂泪,虽喜也忧,喜得是她无碍,忧得却是不知如何面对。青云方欲喂她汤药,却见灵儿一把推开,登时碗落碎洒一地,灵儿又然放声痛哭起来。
青云忽然说道:“灵妹,你这又是何苦。”灵儿含泪说道:“我生死与你何干,救我作甚,与其孤苦无依苟活于世,倒不如死了干脆。”说罢,起身又欲出门。青云一把将她揽入怀中,苦劝道:“灵妹!你这又何苦?实不相瞒,我……”然话到嘴边,却欲言又止。灵儿入怀,却感温暖,这种感觉可说生平未有,此刻香泪依旧,待挣扎少许,便用力抱住青云之身,轻泣道:“你待怎样?却为何不说?”青云此时心境纷纷扰扰,过了许久,才道:“我又何尝倾心于你。”
一闻此言,灵儿哭声忽止,缓缓看向青云道:“原兄长心中早有灵儿。”青云紧抱灵儿,重重点头。彼此深情相拥一处,温景如春,未再分离。然对青云修道一事,二人却似心照不宣般只字未提,只享片刻温存。许二人皆想,若时光可止,只剩美好,夫复何求。温存过后,灵儿又复如初,烧水煮饭精心侍候着眼前心爱男子。
是夜。
方入丑时,正值天地阴阳更迭之际,陈家村落家家狗吠户户鹅鸣,而远方山中更是百兽齐鸣。此况可谓异哉。青云忽而步出房门以观周遭,不由大惊失色。灵儿心下也疑,刚要步出,即被青云言阻:“灵妹休出,外面危险,好生待在屋中,天亮之前切勿步出房门半步。”灵儿情知事态严重,便退屋中,却是忧心忡忡。
也道事出反常必有妖,青云毕竟修道之身,觉知自然有逾常人。当下跃身屋顶,环顾周遭,但见四下里妖雾四合,冥烟蔼蔼,由打四面八方飘聚过来。而听鬼哭神嚎声响彻四野,青云大感不妙,当下御剑飞行并然高呼警告村民紧闭屋门,休要外出。然怪事一出,必有莽夫欲看热闹,可当门开之际,三魂七魄俱被吸入妖雾之中,成了行尸走肉。
青云忽感邪氛愈烈,三魂不定七魄欲离,即念神咒以定元神。口诵: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
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急急如律令。
神咒诵罢,元神也定,再看妖雾已临陈家村空上,雾中更有诸般邪物青面獠牙,煞气冲天,甚为怪戾。此际忽闻雾中幽幽声起:“天师府玄虚贼道,真个伪君子,竟让一无知小儿前来受死,真可笑之至。”旋即又道:“彼时太玄老儿以青罡剑伤我根元,使我闭关修炼十余载,才得复原,本仙今番定要屠尽陈家村,以雪此恨;这些人皆因太玄而死,我便教天师府永世沉沦。”言下幽幽。
青云三尺青锋剑在手,此刻凛立屋顶之上,风吹衣衫猎猎作响。
青云尤知雾中妖邪便乃昔日树妖,此番下山实为降妖而来,自己正愁不知何处寻他,岂料妖邪竟自寻上门来。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降妖却不费功夫。青云剑指妖雾,当下喝道:“妖孽,今番若敢伤及无辜,便教尔等下了九幽地狱。”这番妖雾,却出树妖之手,一听此言,树妖哈哈笑道:“无知小儿,安敢造次,先问过本仙七十二口地煞刀便了。”话言方了,只见由打妖雾之中立时现出如数飞刀,裹挟冲天煞气如流星赶月一般飞将过来,直取青云。
青云临危不乱,情知今番势必一战,这便口诵真言,但见得神剑升空,喊得一声:“剑来!”可观此剑一化开天,乃有万剑归宗之势,与之七十二口地煞刀相较,其势丝毫不逊。须臾,刀剑飞临霄汉斗将一处。端得是:天罡剑气斗煞刀,刀光剑影上九霄,此战一时惊天变,风云诡谲地天摇。
此刻刀剑漫天飞舞,青黄交错,光华蔽月交相辉映,这番正邪之战,煞是天地奇观。倘若身临其境,嗟乎壮哉!
二者斗得正酣,却闻老妖雾中幽幽说道:“未料太玄老儿竟传你天罡剑气,方今天下,惟有太玄老儿天罡剑气能与本仙相持一二;然此等玄天秘术一经施展必损真元,而今你我斗了良晌,却依旧气定神闲,可见你这小厮绝非寻常之辈。”一言罢了,青云何尝也疑,暗道:“当初师尊只传真法,未道厉害,倘真如其所说,这般下去势必凶险万分,然此刻我却未伤秋毫,是为哪般?”想至此处,又番料想定是其妖言惑众,欲乱心神。便道:“老妖休得胡言,今番便死也决计不会让你伤及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