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衣侯和卫庄更是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杀赵军十万。
而经此一战,血衣侯原本的五万白甲军只剩几千人,但是王翦见其勇猛,又为其补充了四万。
而卫庄也因为战场上的耀眼表现,执掌三万军。
对此,众人对于王翦的大度和大局观也不得不佩服,这是一个不会被私利所影响的人。
而腾则是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
赵悼襄王见此,便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
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
然而此刻秦军却不再进攻,王翦派了几只军队向其进行了几次不痛不痒的进攻,腾的军队甚至直接离开宜安,开始原路退回,并将途中所有的防御摧毁,将所有的金钱和粮食运走。
李牧得知此事后,不由有些疑惑,他不相信秦军如此大费周章、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就为了点财物。
不过他也不可能见其就这般离开,于是便想阻拦,可一旦他这边一有动静,王翦就立刻派大军向着邯郸逼近,而李牧一旦撤回,王翦也就撤回,总之就是与他保持距离。
李牧无奈,他也尝试过派兵诱惑腾出兵,可腾就是缓慢退兵,不与他打,最后,李牧只能和秦军耗着,就看谁先忍不住动手。
每一日,秦军士兵无事便操练,似乎他们才是防御的一方,好似一点都不着急。
而李牧见此,也是有些头疼,他也不能主动出击,正面对抗赵军没有胜算,而秦军也不主动攻击。
但是腾的退军让邯郸的赵悼襄王和一众大臣的心安定了下来,随后赵悼襄王便命令李牧派兵防守王翦所带领的军队。
于是很快李牧便在武遂与秦军对峙,王翦见此,依旧保持着防御的姿态,且还命令腾的军队参与后勤的保卫工作,明显一个托子决。
这种如乌龟壳的打法让李牧找不到一点办法,若是强攻,赵军损失过大,赵国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