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人死了。还得送钱。
这算什么?偷鸡不着蚀把米?好像没有这么简单。
“铃铃铃……”
“铃铃铃……”
电话又响。
张庸端着红酒杯,志得意满,懒洋洋的拿起话筒。
对方居然还好意思来电话?
呵呵,丢脸!
“张队长,是我。”赫然是上川镜子的声音。
“哦,林小姐。”张庸有些意外,“没想到,林小姐居然会将电话打到这里来。”
“张庸,我们承诺,以后再也不动唐家的人。”
“哦?你们想要做什么?”
“不做什么。就希望你帮我们传达这句话。”
“我能相信你吗?”
“如果还有下次。我自动送上门,随你处置。”
“林小姐,好像你们特高课,没有能力限制军部的行动。他们也不会听你的。”
“我们会努力的。”
“好吧。那我帮你传达这句话。希望你能做到。”
“谢谢!再见!”
“等等!”
张庸决定给对方扔个炸弹。
现在距离二二六兵变还有几个月。故意散布点消息,让对方疑神疑鬼也是好的。
“张队长还有什么指教?”
“你相信第一师团会犯上作乱吗?”
“什么?”
“如果我说,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第一师团可能发动大规模的叛乱,你会相信吗?”
“不可能。”
“你以为永田铁山的死,就这样结束了?”
“你……”
“言尽于此,你好好想想。”
“你……”
“再见。”
张庸伸手按掉电话。但是没有立刻放下话筒。
嘿嘿。自己这个消息,几个月以后变成事实,看林小妍会有什么反应。吓死她。
回头想想。林小妍之前的话是什么意思?
害怕了?
不太可能。
日寇那么狂热,怎么可能害怕?
这次没有成功,他们只会更加的疯狂。尤其是各个特务机关。
不过,如果说内务省相对冷静,也不是不可能。
其实,后来的抗日战争历程表明,咱中国人最不怕的就是日寇的狂热,不怕日寇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最怕的其实是石原莞尔的战略,是彻底消化东三省以后,再谋取华北。消化华北以后,再谋取华南。一步一步的来。每一个步骤,都以三十年,或者五十年作为期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样的策略非常恶毒。
你看台岛就是。被日寇占领四十年,已经基本被同化的差不多。
后来的波田支队里面,就有很多台籍士兵。和日寇一样的狂热。一样的凶残。新罗半岛来的士兵直接认为自己就是日本人了。
所以,林小妍绝对不是好心。
她们只是在执行更加冷静,更加稳妥的侵略方针。
客观来说,她们的策略危害性更大。
可惜,头脑发热的军部,无法控制自身的欲望,最终华丽的自爆。
在滚滚历史洪流中,个人的作用,真的很微弱。
随时都会被裹挟着,随波逐流。
自己能做的,也不过是多杀几个日寇……
忽然心思一动。
有日寇动作了。
下一更,
尹公馆背后还有两个日寇。
这两个日寇始终一动不动。显然是在等待最合适的时机。
同时,他们应该也意识到了危险。
敌人有侧射火力。
对于任何攻击方来说,侧射火力都是非常恐怖的。
一旦被其锁定,结果就是死。
所以,日寇不能动。
因为他们担心一旦动作,就会被狙杀。
毫无疑问,其他的两个日寇同伴,就是死在敌人的冷枪之下。
复兴社用的也是步枪。
复兴社同样有神枪手。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十分钟……
二十分钟……
两个日寇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杨智忍不住低声提议,“队长,要不,咱们从两侧绕他们背后?”
“不。千万别。千万别。”张庸急忙制止。
开玩笑?打出去?送死吗?
现在的情况,是谁动谁死。
日寇动,日寇死。
复兴社动,复兴社死。
日寇手里的四四式步骑枪,可是非常要命的。
哪怕是从背后绕过去,也得付出沉重的代价。
佟罗汉、鲁王、刚子、杠头等人,都是多年老兵,是难得的财富。张庸可不会用他们去冒险。
事实上,哪怕是刚毕业的警校生,张庸也不会草率。
之前牺牲一个手下,他已经很心痛。
“那……”
杨智有些为难。
不出去的话,无法解决敌人啊!
无法解决敌人,所有人就会被牵制在尹公馆里面,无法自由活动。
战斗不结束,危险始终无法排除。
“让我仔细看看!”
张庸仔细的辨析系统地图。希望找到可以攻击的角度。
日寇躲避在一个低洼处。望远镜都看不到。
估计日寇是用小镜子之类的,在观察外面的动静。这都是惯常的伎俩了。
琢磨了一会儿,终于有了主意。
“秦立山!”
“到!”
秦立山急忙上来。
张庸看看他的手臂。感觉比较强壮。
“你手榴弹能扔多远?”
“五六十米吧!”
“有没有人可以扔七十米的?”
“我不行。”
秦立山摇头。
张庸又问其他人,也是摇头。
很可惜,没有谁有那么厉害的臂力。投弹最远也就是六十米左右。
而目标日寇距离是八十米。还差二十米。
没办法了,只能间接动作。
用手榴弹吸引日寇的注意力,然后找机会射杀。
手榴弹在日寇面前爆炸,日寇可能会探头查看究竟。不会用小镜子。小镜子看不清楚。
“去通知罗汉。就说我们准备扔手榴弹。让他准备。”
“好!”
杨智派人去。
张庸让秦立山准备手榴弹。
不是一枚。
是同时扔三枚。扔三个不同的方向。
日寇必须探头。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查看到整个现场。这是小镜子做不到的。
他探头的一秒钟。或者不到一秒。就是机会。
能不能做到?
张庸不知道。但是必须试试。万一有效呢?
“预备!”
“扔!”
张庸喊口令。
很快,三枚手榴弹就扔出去。
“轰……”
“轰……”
几乎是同时落地爆炸。但是又有细小的区别。
张庸相信,日寇老兵肯定能分辨出来。对方肯定知道是有三颗手榴弹爆炸。而且是在不同的方向。
所以,他会探头。
然而,在爆炸的硝烟中,张庸什么都没看到。
事实上,他也不敢探头出去。万一日寇老兵一枪过来,死的就是他了。那才叫冤枉。
所以,日寇有没有动静,无法判断。
“啪!”
忽然间枪响。
片刻之后,西南方的红点消失。
张庸顿时心头一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