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故关衰草在,离别自堪悲(10)

青唐城,王城,议事殿。

大殿金碧辉煌,四壁都是藏传佛教的壁画,正中还立了一尊大佛,今年才二十二岁的兀毡正坐在大佛前面。

殿内站着几个人:

左侧的是角厮罗部宰相兼王城五千骑兵的统领,跟随角厮罗来到这里的吐蕃着名尚族(世袭贵族)后裔论德钦,今年四十岁;

论德钦的下首则是兀毡母亲、西夏公主母族所在的野利部派过来支援他的将领野利莽,今年三十五岁;

野利莽下首则是出自阿柴部伏氏的伏利,现在被称为尚利,今年四十五岁。

右侧也有三个人:

上首是一个完全中原文士打扮的人,约莫四十余岁,他叫段逸群,凉州豪族段氏后裔,西夏人进入凉州后便举族逃到这里,时下是兀毡的副宰相,角厮罗部实际上的政务主管;

说起来也好笑,段氏本来是想躲避被异族的统治,却来到了比西夏人更不如的角厮罗部,当然了,那时角厮罗部还是大宋的藩属部落,也算是情有可原。

段逸群下首是一个面目与其他人迥异之人,正是投靠角厮罗的前甘州回鹘王族后裔萨满,约莫三十五岁;

萨满下首站着一位年轻人,不到三十岁,穿着羌人服侍,高大英俊,在场中唯一没有蓄须者,在场诸人或多或少有些沮丧,但此人依旧英气勃勃,没有露出半点颓丧景象。

这位就是姚佳源嘴里的姚佳瀚了。

难怪姚佳源有些忌惮他了。

姚佳瀚同样可以利用姚氏在大金的所有资源,在西夏的资源比姚佳源还多,还能与吐蕃诸部贸易,就是大宋的资源在姚佳源的刻意打压下没有用到多少。

迭部诸羌与角厮罗部长期以来也是打打和和,谁也奈何不了谁,其间自然也有波及到白龙江流域诸羌的,诸羌之间也有矛盾,最后在姚佳瀚祖父带领下干脆投靠了角厮罗人。

加上历次双方战事里逃到角厮罗部,都说角厮罗部有五万帐,实际上依附于姚佳瀚麾下的诸羌就有近万帐!

时下在湟水谷地务农的汉人几乎占了一半,剩下一半则由羌人、吐蕃人占据。

西夏人工匠技艺发达,角厮罗部所需的各种物资大部分都是由此人弄来的,故此,他虽然忝为下首,但真实实力显然仅次于兀毡!

伏骞联军在周围烧杀劫掠之事他们显然都知道了,不过这里的地形颇为特殊,除了湟水谷地,湟水的几条支流上也有大量的人口居住,且在高山之上普遍建有石堡。

所谓二城十八堡,指的就是此时的湟水谷地一带,大唐经略此地时以及后世大清平定回乱都是旷日持久,可见想要彻底征服这里并不容易。

大军进来后,大部分人口都躲进了石堡中,自然会损失大量的牛羊牲畜,但也会将部分牲畜、粮食带到石堡中,加上还有青唐城这座黄河上游最大最坚固的城堡,若是敌人久攻不下,他们也能很快恢复起来。

多年前,西夏人出动五万大军前来攻打就是这个结果,最后还不得不下嫁公主议和,像极了前世吐蕃人对付吐谷浑部,青海地,海拔高企,山势纵横,想要彻底征服并非易事。

在座的人中最恓惶的显然就是兀毡,他是知道的,别人都可以投降,但就是他不可以,若是西夏还有大军前来支援还好说,但一个月过去了,近在咫尺的西夏人却毫无动静,岂能不让他惴惴不安?

不过,让他稍稍有些欣慰的是,伏骞联军进来后对于各部牧户、农户都是无差别攻击,在座诸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损失,大敌当前,总能同仇敌忾吧?

今日之所以召集诸人议事显然也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