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五千晋阳军骑兵,只是看上去数量多,实际上其中第一次做为骑兵作战的新骑兵足有一万三千骑,有骑兵作战经验的老兵仅一万两千骑。
同时,因为传统铁制甲片轻甲都脱下来给了调往河东郡安邑城,以及上党郡城两个方向防守的晋阳军步卒士兵,晋阳军骑兵只留钢制甲片轻甲。
大约只有一万三千多骑身上有盔甲,另有一万一千多骑身上是完全没有盔甲的。
几相叠加,综合战斗力受到一定制约。
如果六千五百赫连部匈奴骑兵能够及时反应,成队形有效的反击,或许他们也不可能是这么多晋阳军骑兵的对手,可是想在全线溃败之前,突围出去一部分却不会很难。
然而他们的反应太慢了,也太混乱了。
那些赫连部匈奴步卒士兵暂且不提,六千五百赫连部匈奴骑兵,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居然不仅没有统一的集群反击,反倒是散成一个个少则百余骑,多则五六百骑的骑兵小队,各自为战。
这种情况其实也不难理解。
赫连部匈奴在内河套那等贫瘠之地,还保持着部落联盟形态,此次东渡黄河来攻打西河郡城的一万三千赫连部匈奴军队,其实由上百个大小部落组成。
还没有乱作一团的时候,尚且还能勉强统一指挥。
一旦发生混乱,各部落领队根本不听其他人的命令,只能以部落为团体,各自为战。
原本西河郡城外的九千一百多赫连部匈奴军队,综合战斗力就远逊于两万五千晋阳军骑兵,如此混乱之下,还能发挥的战斗力更低。
有一些赫连部匈奴士兵,他们都还没有直接与晋阳军骑兵交手,就只想着败逃。
避着晋阳军骑兵冲来的方向,从相反方向败逃。
可惜,晋阳军骑兵不仅仅只是从冲来的方向攻击,还分了两支晋阳军骑兵从军营两侧绕行,支援西河郡城晋阳军守军的同时,顺带把赫连部匈奴军队能败退的后路一并封住了。
……
赫连部匈奴主将目眦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