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们能做什么呢?只是平民百姓,说的话没人听,生命也没人在乎。
他们只能趴在吴胖子的店门口,看着昔日的权贵用银子买米,然后磕头乞讨,得到的却是拳打脚踢。
一些百姓走投无路,只好变卖家产,虽然对不起祖先,但家业可以再创,香火断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然而,当他们带着沉重的心情走进吴胖子的粮店,惊讶地发现祖传的房产只能换来几两米,吴胖子的米价远超市场价格。
别无选择,只有这一家粮店,无论买多少,能让家人多活几天就是好事。
他们用家产换来的几两大米,看着周围趴着乞讨的人,明白自己吃完后也会如此。
他们已经放弃怜悯他人,因为自己也需要别人的怜悯。
他们在一座破旧的寺庙里煮米,一家几口相视一眼,都明白这顿饭后的结局。
想到其他百姓的生活,他们觉得自己还算幸运。
吃饭时,家长想让自己少吃点,让孩子多吃点,只盛了几口米,却给孩子盛得满满当当。
最小的孩子还不懂事,只知道有吃的就开心。
家长边吃着碗里的米,边看着孩子们,吃着吃着,眼泪流了下来。
一家几口吃完米,一粒不剩,相拥着自尽。
这场饥荒,琅琊区的百姓死亡过半,发展停滞不前。
而区长和吴胖子却赚得盆满钵满。
灾后,原区长用赚的钱在市中心买了官职,吴胖子则扩大了店面,在市中心开了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