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阎解娣是个来自乡村的女孩,刚进入大城市的大学生活充满了不适应和挑战。她在学业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在计算机科学方面,她几乎一无所知。面对繁重的编程作业和复杂的算法问题,她几乎陷入了绝望。

然而,苏铭是班上的顶尖学生之一,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深厚的造诣,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他在意识到阎解娣的困境后,主动找到她,愿意帮助她克服学习上的难题。

“解娣,你看这道题目,我来给你解释一下。”苏铭微笑着坐在她的旁边,打开电脑屏幕上的编程题目。

阎解娣羞涩地点了点头,神情有些不安地看着屏幕上的代码。“我真的不懂这些,感觉好难。”

苏铭耐心地为她解释每一个细节,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复杂的算法。他没有嫌弃她的学习能力,反而鼓励她多多练习,相信她也能够掌握这些知识。

“其实,编程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你要多动脑筋,多琢磨,慢慢就会入门了。”苏铭说着,把他的笔记本电脑推到她面前,“试着自己写一下这个函数,我看看你的进展。”

阎解娣小心翼翼地按照他的指导操作着,有些笨拙地在键盘上敲击着代码。苏铭静静地看着她,没有急着打断或者纠正她的错误。他相信,只要她肯尝试,总会有进步的。

“哇!我写出来了!”阎解娣兴奋地叫了起来,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苏铭笑了笑,鼓励道:“很好!看来你已经掌握了这个概念。以后遇到问题,记得多动手多练习,不要害怕失败。”

从那天起,苏铭成为了阎解娣的导师和朋友。他们每天一起在图书馆学习,一起讨论编程难题,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阎解娣对苏铭的感激之情渐渐超出了学术上的帮助,而是源于他无私的支持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