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长安城外的灞桥边,垂柳依依,嫩绿的柳枝随风轻舞,仿佛是大自然垂下的绿色丝绦。桥下的灞河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水面上波光粼粼,闪烁着金色的阳光。河中的鱼儿欢快地游弋,偶尔跃出水面,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岸边的草地上,不知名的野花肆意绽放,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交织成一片绚丽的花海。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翠绿色的薄纱,如梦如幻。
李世民站在皇宫的了望台上,俯瞰着这一片繁荣祥和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此时,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位皇子前来请安。
李承乾抬头望向远方,感叹道:“父皇,如今大唐四海升平,看这长安城外的盛景,真可谓是国泰民安。儿臣听闻近日高句丽、新罗、西突厥、吐火罗、康国、安国、波斯、疏勒、于阗、焉耆、高昌、林邑、昆明及荒服蛮酋,相次遣使朝贡,此乃大唐之荣耀,父皇圣明,致使万国来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大唐的热爱与对父皇的崇敬,仿佛看到了大唐的光辉照耀着整个世界。
李世民微微点头,面带微笑说道:“此乃大唐国力强盛、恩威并施之成果。我大唐以仁德治天下,以武力保边疆,方得四方蛮夷信服。这些国家遣使来贡,犹如繁星拱月,是对大唐地位的认可,也是我朝外交之盛事。这就像一场盛大的宴会,各国皆来赴约,共贺大唐之辉煌。”
李泰在一旁兴奋地说道:“父皇,如此多的国家前来朝贡,定能让我大唐的威望在域外更上一层楼。儿臣以为,可借此机会展示我大唐的文化、科技与艺术,让这些外邦之人更加倾慕。比如安排一场盛大的文化展示会,将我大唐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丝织陶瓷等一一呈现,定能让他们眼花缭乱,心醉神迷。这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大唐宝藏的大门,让他们见识到大唐无尽的魅力。”他心中暗自思索着如何在这场外交盛事中崭露头角,仿佛已经看到各国使者对他的夸赞与钦佩。
李治眨着天真的眼睛问道:“父皇,这些国家为什么都要来朝贡呢?他们是不是都很喜欢大唐?”他的脸上带着好奇与疑惑,像个懵懂的小天使,对这复杂的外交关系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李世民笑着解释道:“稚奴,大唐如今繁荣昌盛,文化昌盛,军事强大,经济繁荣。这些国家来朝贡,一是为了表示对大唐的敬畏与臣服,二是希望能与大唐建立良好的贸易往来与外交关系,就如同众星捧月一般,他们渴望在大唐的光辉下获得发展与庇佑。这就像弱小的鸟儿寻求大树的庇护,而大唐就是那棵参天大树,能为他们遮风挡雨。”
李承乾思索片刻后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接待这些使者当有周全的安排。可在鸿胪寺内设置不同的接待区域,按照各国的地域与风俗特色进行布置,让使者们有宾至如归之感。同时,安排精通各国语言与文化的官员负责接待,以便更好地沟通交流。这接待之事,就如同编织一张细密的锦网,不能有丝毫疏漏,要让每一位使者都感受到大唐的热情与细致。”他挺直了身子,言语间尽显沉稳与睿智,脑海中已在构思详细的接待方案。
李世民赞许道:“承乾考虑甚是周全。此事关乎大唐颜面,必须精心筹备。还可安排各国使者游览长安的名胜古迹,如大雁塔、大明宫等,让他们领略我大唐的建筑之美与文化底蕴。这游览之行,就像一场文化之旅,让他们深入了解大唐的魅力所在。”
李泰赶忙说道:“父皇,儿臣愿参与其中,协助鸿胪寺筹备接待事宜。儿臣府中有不少擅长外交礼仪与各国文化研究的门客,他们定能在其中发挥大作用。儿臣就像一位即将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准备在这场外交战场上大显身手。”他满心期待地看着李世民,渴望得到应允,眼神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李世民看着李泰积极的样子,说道:“既如此,泰儿便与承乾一同操办。但切记,一切皆要以彰显大唐风范、促进外交和睦为宗旨,不可因私废公。你们二人当如车之两轮,推动此次外交盛事顺利进行。你们要像两位默契的舞者,在外交的舞台上跳出优美的舞步。”
李承乾与李泰齐声应道:“儿臣遵旨。”
李承乾回到东宫,立即召集幕僚商议。一位幕僚说道:“太子殿下,臣以为在接待区域的布置上,可采用各国的特色元素与大唐风格相融合。比如在高句丽使者的接待处,可摆放一些高句丽的传统工艺品,同时以大唐的丝绸装饰,既能体现对其尊重,又能彰显大唐的包容。这布置就像一首和谐的乐曲,将不同的音符巧妙融合,奏出美妙的旋律。”
李承乾点头道:“所言极是。还需准备丰富的美食盛宴,融合各国风味与大唐佳肴,让使者们在舌尖上感受大唐的多元与包容。这美食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国家的味蕾与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