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潜意识。即使是莫须有的事情,在那样的心理暗示和文化氛围中,被扣上身怀蛊毒的帽子后,他们甚至连自己也相信自己害了别人。即便赚了钱,当了官,那蛊毒的阴影亦是挥之不去的。他们要么抱团取暖,住在如麻风村般的隔离寨子里,要么远离家乡,再也不回来。”
杨明天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说下去:“难怪李祥教授要我们先做事先了解再去彩青,否则要是一个不小心,就会惹上麻烦。虽说那本书出版时间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但是有些东西,从根本上来说是挥之不去的。”
听完这番话,林柏有些似懂非懂,等李教授的讲座结束以后就去把那本书也借过来看看吧。
他们吃完午饭,便回到了图书馆。李教授的讲座是在图书馆一楼的报告厅开展的,其主题是“天水苗人传统文化的演变”。
这里提到的传统主要指的是“迁徙”,“迁徙”既是其文化的核心部分。前面在看书时,林柏先入为主地以为,其“迁徙”的主要原因必是躲避战事,然而李祥却说,苗人并不是被动逃避,而是因由他们的生存方式。
古时苗人一边耕种一边狩猎,同时又对树木的需求非常大。西南边境一带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大大吸引了他们。流动性的生存方式又可保障资源再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迁徙的理由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超自然因素,即是对神灵的恐惧。李祥认为,这是现实理由的异化。当资源耗尽时,他们会认为自己得罪了山神地鬼等神明,又无法安抚下它们,只得举家搬迁。
再说到如今,虽说gt在扶助少民上下了很多功夫,要他们都安定下来,然而迁徙的传统已然印刻在苗人的骨子里。
李祥他热爱这片土地,但是对传统倒不是那么的严格遵守。许多苗人外出务工以后便再也不回去了,就像他的父母那般。虽然早已汉化,他却始终对山林有所憧憬。
这个讲座时间并不长,一个半小时便结束了。此后,杨明天与林柏二人找到李祥教授。
“拿去吧,随便借!”
“林柏,我把我想借的书发给你了,我要跟李教授说点事,回头见。”
“好的。”林柏从李祥教授手里拿过教工卡,便离开上楼去了。
《神话研究》他算是看完了,虽然后面有很长的神谱,但对彩青神系的记录不是很全面。他找到那书后的参考资料,觉得有必要把《苗族史诗》看一看,便去借了那本书来。除此之外,就是那些个《苗语研究》、《苗语基础教程》一类的书籍,以及那本较为重要的《巫蛊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