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分钟后,三中队画了一个大圆弧,终于绕过南面山坡,来到山口。
时间已是凌晨一点半。
吴克让兄弟们稍事休息,又仔细察看过地形,还有土匪岗哨位置。
山谷不是很深,长度有四百多米,宽度却足以容纳四匹马同时通过。两边山坡也并不陡峭,马匹能奔跑上去。
李季风安排了四个岗哨,南北山坡和营地东西两侧。可他又精明又愚蠢。他不应该在山谷宿营,而应该在山坡之上。
《孙子兵法》有云: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也就是说,不能在谷底扎营,要在高处向阳的地方。在高处,视野开阔,便于防守。如果在山谷里扎营,就容易被人包围。
看来这家伙只善于打家劫舍,投机取巧,并不懂得行军打仗。
也谢谢他不懂军事,否则将会是一场硬仗,会给三大队带来较大伤亡。
兄弟们已经休息好,吴克又布置一番。从武山队和保安军搞来的新驳壳枪一共二十把,全给了三中队,而且吴克又搞到了枪托。能连发的驳壳枪加上枪托,那就是微型冲锋枪,很适合近战。
吴克低声告诉兄弟们,他去摸土匪的岗哨,若没有成功,就立即实施强攻,七班和八班配合郑三手中的捷克式轻机枪,对准帐篷,进行第一轮攻击。等换弹夹时,九班再开枪,务必保证对土匪的火力压制,让他们抬不起头来。
随后,吴克嘴里咬着匕首,双手握紧驳壳枪,靠着山谷,猫腰走向土匪岗哨。
有些灌木遮挡,山坡上岗哨看不到下面,而下面岗哨觉得上面有人盯着,也就放松下来,抱着长枪,靠着树打瞌睡。
吴克动作很轻,几乎没有动静。直来到岗哨跟前,才被发现。但为时已晚,吴克纵身一跃,丢掉驳壳枪,从口中取下匕首。寒光一闪,土匪岗哨被割了喉咙。
身后五十米外的郑三看的隐隐约约,也胆战心惊,生怕吴克被土匪给反杀,但又猛然一愣,老大什么时候有这本领了?
接着,他看到吴克冲他们挥手,示意继续弯腰接近土匪帐篷。
吴克的驳壳枪没有掉在地上,而是由枪带继续挂在身上。他在土匪身上擦干净匕首上的血,插进腰间刀鞘,又双手握着驳壳枪,放慢速度,边等后面兄弟,边慢慢靠近帐篷。
两边山坡上的土匪岗哨仍没发现他们。而武山队特务却已隐蔽在距离他们不到五十米远的地方。他们手中也是威力较大的驳壳枪,并时刻瞄准着岗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