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日,邵青山和林婉云都没有去学校。
当邵慧澜和杨军到家时,林婉云已经把饭菜准备好了。
邵青山的心情很好。大背头梳的有棱有角,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透着温暖和热情。
他热情的把杨军拉到沙发上坐下。
邵慧澜知道她爸要和杨军谈事,借着帮她妈转身进了厨房。
杨军急着知道他父母的消息,坐在沙发上和邵青山寒暄了几句,就开门见山的问起了他的父母亲。
邵青山知道杨军急迫的心情,他哈哈大笑的说道:
“杨军,不要着急,好消息我们留在饭桌上”。
说完,邵青山问起了杨军在干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
杨军都做了回答。邵青山谈了很多,没有提他和邵慧澜的事儿,杨军松了一口气。
如果邵青山问起他和邵慧澜来,杨军还真不知道如何回答邵青山!
不大一会儿,邵慧澜和林婉云把饭菜端进了客厅。邵青山从酒柜里拿出一瓶北大荒烧酒来。
杨军在牵挂着他的父母。三杯酒下肚后,杨军红着脸又向邵青山问起了他父母的近况。
邵慧澜知道杨军此时的心情,她撒娇的向父亲说道:
“爸,你就别卖关子了,你看把杨军急的”。
林婉云给杨军夹了一筷子菜,温和的看了看杨军,然后冲邵青山说道:
“老邵,快告诉孩子吧,你看把孩子急的,让我和慧澜也分享一下喜悦”!
邵青山抿了一口酒,停顿了一下,然后向杨军说道:
“孩子,你不用担心,你父母现在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好。我在教育部开完会后,在部里的一位同事的陪同下,先去昌平的劳改农场看了你父母。这么多年没见,你父母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
说到这儿,邵青山又深深的又喝了一口酒。然后接着又说道:
“劳改农场的条件是差些,劳动强度很大,伙食又不好,正好陪我去农场的那位教育部同事,在昌平劳改农场当过政委,在他的关照下,劳改农场给你的父母换了工种,也提高了伙食待遇。从劳改农场回来后,我就去找文革小组副组长杭深同志。杭深同志和我在晋中搞过一段时间的土改,时间不是太长。我们的交情还算可以,因此杭深同志还是热情的把这件事给答应了下来。当着我的面给北京高校的造反组织打电话。杭深同志是文革小组的副组长,他的面子很大,你父母很快就能出来,最晚不过春节,你就能和他们团圆。对了,杨军,你父亲还问起了你的情况。当他们知道你来北大荒支边,现在被保送到兵团干部管理学校读书,都很高兴。让我嘱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农垦干部。杨军,现在你该放心了吧”?
杨军听了邵青山的话,把酒杯端起来,激动的说:
“邵伯父,太感谢的话我就不说了,一切都在这杯酒中吧,我代表我的父亲和母亲敬您一杯酒”。
说完,杨军把杯中的酒一口干掉。杨军不是太能喝酒的人,喝完这杯酒后。当时就被呛的满脸通红,不住的咳嗽。
林婉云心疼的给杨军夹了一筷子菜,对杨军说:
“孩子,慢些喝,那么大的一杯酒,一口就喝掉了,吃点菜,压压酒。对了,杨军,等你父母出来以后,让他们来北大荒做客,我和你父母也是十几年没见面了,怪想他们的,再说了你和邵慧澜当年指腹为媒,有可能我们以后就是亲家”。说完,刘婉爷和邵青山都笑了起来。
杨军最怕邵伯父林阿姨提起当年的指腹为媒来,林婉云还是给他提了起来。
他的脸一下子又红了,正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林婉云的话时。旁边的邵慧澜接过话来说:
“妈,你说什么呢?现在都新社会了,你还提封建社会那套指腹为媒?我和杨军都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再说了,我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已交男朋友了。我一直不好意思和你们说”。
说完这句话,邵慧澜的脸也红了。
杨军吃惊的看着邵慧澜,邵青山和林婉云也都在看着他们的女儿。
邵慧澜借口去厨房看饭煮熟了没有。站起身来看了杨军一眼。
就这一眼,聪明的杨军什么都明白了。善良的邵慧澜再给自己编了善意的谎言,她是在承担指月为媒的责任。把过错都揽在自己的身上。
杨军感激的看了一眼邵慧澜,心里在想,如果不是梅怡在前,他还真能爱上这个聪明、善良、美丽的东北女孩。
邵青山见自己的女儿说出了这样的话,觉得有点对不起杨军,忙笑着对杨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