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粮食绝大多数的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都在糊粉层里面。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的人会开始推崇粗粮的原因。
贾青青知道,古代的平民别说粗粮了,就是糠,他们也是会吃的。
粮食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浑身都是宝,就没有不能吃的部位。
如果有,他们觉得,那一定是他们没有研究出来正确的吃法。
将小麦加工成细粮,费时又费力,还会有一定的损耗,因此很多人舍不得将粗粮磨成细粮,实在是磨成细粮之后不够一大家子吃。
而粗粮除了口感差之外,饱腹感什么的也是远远高于细粮的。
贾青青也不知道这个时代一斤面粉需要多少小麦。
但是她知道,要吃到面粉,首先还是得种小麦,等到收成的时候再把小麦磨成粉。
而山谷里这么多人,只有老伯和老太才是地里的老把式,他们剩下的人都是一知半解。
因此老伯和老太说种什么他们就种什么,至于种出来是什么,以及收成咋样,他们心里是一点谱都没有。
贾青青虽然对古代农作物的具体产量不是很清楚,但是她知道的是,古代的亩产量跟现代是没法比的。
除了古代税收高,和看天收成的原因,古代农民过的不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生产力低下。
种子不够优质,下田种地也没有现代化的机器帮忙,全部都是人力来耕种,因此对家庭劳动力的要求也比较高。
为什么古代爱生儿子?
除了我们知道的,家里有皇位要继承(bushi),造成的重男轻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成年男人的劳动力远远高于女人。
虽然农村里女人也要下地干活,但是女人的平均劳动力是远远低于男性的。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女人失去了丈夫之后养活孩子很难的原因之一。
种地不像别的,说破天也是一个力气活。
贾青青不说别人,就说这段时间在谷内跟着下地,哪怕她干的还算是比较轻巧的活,但是也免不了一天到晚的弯着腰,每天都是腰酸背痛的。
她都怀疑真要长期这么下去,她都要不长个了。
哎,要不说古代人个子矮呢,也不是没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