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等我凯旋归来,再与你理论!

不论方式如何,能够利用的方法都要加以考虑。

北方还有一位像巴清一样专司贸易的乌氏倮,他在草原上的财富与权势同样不容小觑。

张落早已虎视眈眈。

也许,历史上的‘马邑之战’策略,可以在今天重新上演。

“嘿。” 淳于越望向张落渐行渐远的背影,“等我凯旋归来,再与你理论!”

小主,

“公子,我去了!”

言毕,他翻身跨马,使者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与此同时,

咸阳的北部,一批秦军也在集结,他们负责将最后一批送往北方战场的战略物资——粮食与饲料护送出关。

尽管淳于越踏上了出访匈奴之路,但他的行动并没有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真正的支持者依然局限于儒学派内部的人士们殷切地期望着他的成功。

而在朝廷内部,战争的准备始终未曾懈怠,兵马未行,军资粮草已先一步备好。

原文已经转换如下,尽量保持原意不变:

足够大军三个月战时用度的军粮与草料已经安全运送至上郡和代郡。两郡驻扎有二十万大军。此外,张落还备好了超过三个月所需的战争经费。根据预测,在开战半个月后便能判断战事是否会长于三个月。

与此同时,工匠们正加班加点制造马镫、马鞍和马蹄铁。这些装备一经完成便会迅速运往前方,确保在战事开启前为十五万匹战马配齐全部装备。

此前由李信监制的五万架神臂弩不仅悉数完工,且超出预定数量二千多架,多余的已分配至保卫咸阳的中尉营。由五万架神臂弩武装起来的新军以及相应数量的步卒、车兵也准备开赴前线支援上郡与代郡。为加快进度,张落在嬴政同意下号召民间民众参与制作箭矢,并允诺给予补偿,同时要求保密。多地百姓积极参与夜间手工制箭作业,制成箭矢将得到官方少量报酬作为补偿。尽管如此,这一消息仍须严格保密。

对于蒙恬等将领而言,对抗胡人最佳对策依然是大规模配备神臂弩;估算认为,若额外准备一百万支箭矢,则应绰绰有余。然而张落坚持扩大三倍规模达到三百万支。于是,咸阳城内白天耕种结束后晚上人们继续从事起箭矢生产活动,而所支付的成本则通过微薄报酬进行一定比例回报以鼓励参与,避免因战时国债引发社会负担。

巴清站在地瓜田边向张落抱怨,提到其家资几乎四分之一已被用于资助这场战争。

张落简单巡视了甘蔗和地瓜生长情况后轻握了一下她的手说道:“这次用去的资金将在大胜后加倍返还给你。再者说,并非你家独出资财,城中众多显贵也为此尽了一份力。”他再次保证会全额退还所有款项甚至更多——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支持他的人都满意。这些行为尚不足以在他的神秘评估系统里积累信用积分,但他相信这正是他们想要证明对国家忠诚的表现。

见状微微红晕浮现在巴清脸上。“可是... 我还是出了最大的份额...”她低语道。

“计较这些有什么用?以后你会赚回最大利益,让别人才开始羡慕你呢。”

张落放开巴清的手向前行,此时看管人员已在巡视甘蔗园区。短暂沉默之后她紧紧追赶并汇报说新的白糖产量喜人,她派人在蜀和楚出售新产品。不过当前生产能力仅满足关中、蜀、楚的需求;等到下季大丰收才能更广泛分销。

听到关于生意进展的消息,张落嘱咐道: "别忘了把应该归内史府那一份利润留给朝廷。"

“明白”,巴清咬紧牙关表示认同,并问道:"过几天您方便吗?为了感谢您对我家族的支持与照顾我想设宴表达感谢之情。"

听闻于此张落停住了脚步……

“有的是。”巴清的声音刚落下,她的呼吸就不自觉地加快了,仿佛对自己的这种举动感到些许尴尬,不敢再去直视张落。“那时我会派人驾车,前来接上卿。”

讲完这段话,巴清就低头匆匆离开了甘蔗园。此次她前来,一方面是告知商队重新踏入漠北的好消息,另一方面则提到了有关红糖作坊的事宜。

...

而在上郡,一场出使的大幕正式拉开——淳于越带领的外交使团已正式踏出国门,步入河套地域,目标是北赴九原,拜见匈奴单于头曼。“果然是天佑的土地。”淳于越由衷赞叹。这地方,若不及时控制,日久天长恐成大秦国的一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