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正常人

尤其是夏黎说的将研究成果变成经济效益,他也没什么概念,甚至不认同。

他们搞研究可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给国家做贡献的。

夏黎也没拦着他做贡献,研究出来的专利都申请好了,都属于石油化工部,她的这个临时塑料厂给化工部交专利费。

“现在各个部门的科研经费都是捉襟见肘,现在能源源不断的收取专利费,也能给部门提供一些活动资金。”

正常情况下,他们部门都是花钱的,拿国家的项目经费和工资搞研究,好坏工资都差不多,也没啥变动。

另一方面,福利很好,什么票都会发一些,也有单位分房,孩子也能进子弟学校,生病也能报销,在某些层面来看,也没多少后顾之忧,也能潜心研究。

但这种方式研究成了没成,待遇差得不那么远,奖励有钱更多的还是荣誉为主,激励效果很有限,尤其是将来的社会环境变了,这种模式想要长久维系,肯定是要改变的。

她就是想自己都掉这么多头发了,也就做个示范好了。

将科研变成钱没有想象的难,钱又可以反哺科研。

天哪,她都为自己感动了。

希望上面万一哪天查她倒卖煤票的事情可以看在她是为科研做贡献的情况下,当做没看到。

实在是大嫂太给力,赚得太多她都有点心虚。

又想扒拉钱,又舍不得国家养老机会,做咸鱼也不能违背人性啊。

尤其是玩具厂赚的钱还不够开化妆品厂,她现在是缺钱的状况呢。

这时候因为物资供应不足,生活用品其实一直在短缺状态,这些民用物资只要有卖,不要票啥的,是真的抢手。

当年就实现了回本。

毕竟要设备、雇人啥的,想要一下子盈利还是很难的,不过她本来想的也不是卖东西赚钱。

卖东西赚得再多也没有卖塑料厂快。

这塑料厂是跟街道一起办的,她投的钱、设备和技术,街道出的房屋,分成的时候是按八二分,夏黎独占八成,剩下的归街道所有。

街道会同意,一是所有的费用夏黎承担,那些空置的地方也没啥大用,二是雇人从本街道雇,能解决一些人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