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老朱啊,大明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小小棣啊,说得好,但有一个要点,你忽视了。”

“什么要点了?”朱标轻哦了一声,问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便是藩王的子孙!”

张北玄接着解释:“依循大明祖训,在每位藩王的子嗣中,只会有一个成为世子继续承继王位。”

“那么剩下的人,全部变成郡王。”

“而且每一位郡王,他们的年俸禄差不多在一万两银上下浮动。”

“以老朱为例,他共有二十六个子嗣,那么假设,每个人平均生有十个子嗣,这没问题吧?”

朱元璋三人一致赞同这一假设。

通常情况下,每个藩王有十几名子嗣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那些远离京城的藩王,终日无大事可做,当然会在家里专心打桩!

况且朱元璋相信多福多子,他的后代也会遵循这条原则大量繁衍后代,十几个甚至还算少的。

张北玄深吸了口气,继续说道:

“既然大家都认同,那我继续往下说。”

“老朱有二十五个藩王,等于说这些人,每年将消耗近一百八十万银两。”

“考虑到每一个藩王都有大约十名子嗣,那么算下来,就是二百五十个郡王。”

“这样推算下来,这些郡王一年的俸禄约一万两,因此,这总银子需要二百五十万两。”

“加上前面提到的藩王,需要消耗一百八十万两,那么总计就是四百三十万两!”

一旁的朱棣挠了挠头。

这些数字让朱棣感到迷迷糊糊的,但他仍听懂了四百三十万两银子。

“那又如何?区区四百三十万两而已,朝廷照样应付得过来啊。”

朱标也点点头。

“北玄,你分析得不错,坦率地讲, 其实朕跟父皇早已经对此有所估算, 结果跟你所说的出入不大。”

“老实告诉你吧,即便再多给几百万, 朝廷还是有能力承担得起这部分开支的。”

此刻的朱标,显得格外自信, 相信自己没有任何疏漏之处。

一旁的朱元璋,嘴角挂着得意的笑容。

这笔账他早就跟朱标算过了!

一点问题都没有!

哼!

这一次,张北玄托大了!

甚至他内心深处暗暗发笑,“张北玄啊张北玄,这次终于轮到你失算了?不知道银子就是咱的命根子?咱能不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