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叫做朝庆的小伙计看了看郑大夫,突然就睁大了眼睛,喜出望外的喊道:
“叔儿,我给您找到一个天才徒弟,我可以不用学医了,我要跟朝山大哥去学武!”
“什么乱七八糟的,学什么武?你哥呢,还没来呢?”
“叔儿,我哥今天相亲,下午都不一定能来呢,您是找人抓药吧,让您这个天才徒弟抓吧,肯定没问题。”
郑大夫,名为郑钧,四九城里的名医,今年五十多岁,国字脸浓眉大眼,太阳穴外突精神健旺,寸发,乌黑发亮没有一根白发。
第一印象不像大夫,更似武将!
一眼看上去就让何雨柱心生敬畏。
郑大夫见何雨柱和自己对视神情自若不卑不亢,模样也是周正,心中便产生了喜爱之心。
郑大夫把药方交给郑朝庆,严肃的说道:“两句话,把事儿说明白了,然后去找你的朝山大哥,让他到前边来抓药。”
这语气,这做派,我严重怀疑你是军人转业当的大夫。
何雨柱在心中如是吐槽。
却见向大夫又把目光转向了何大清夫妇,发现他们并不是很急之后这才又看向了何雨柱。
“叔儿,这小孩会背《汤头歌》,您把他手下当徒弟吧。”
一句话说完,郑朝庆撒腿就往后院跑。
何雨柱也不得不佩服一句,还真是雷厉风行啊!
郑大夫听了这一句,眼睛微微睁大,不是不敢置信而是欣喜!
收徒弟最好是从小就收,只要孩子能生活自理,有学习的意愿,有学这一门学问的潜力,那是越小越好。
前提是家世清白!
这样的徒弟最好能留在家里从小培养,这一种徒弟又叫儿徒。
可话又说回来了,虽然收徒是越小越好,但是也有个极限,一般七八岁就算是最小的了。
可眼前这孩子的,打眼一看就只有四五岁,要是没有家学渊源,打哪学来的《汤头歌》呢?
带着疑惑,郑大夫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是来是来拜师的吗?你把《汤头歌》背一段我听听。
“郑大夫您好,这是我家的孩子,大名何雨柱,小名傻……,那个啥,小名叫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