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转眼到了年根前,按照老杨家的习俗,所有的年礼,都要在小年之前送到。
所以,杨阳开始跟着老杨还有王秀琴一起,开始了走亲访友之路。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杨阳一家,受到了所有亲戚的热情接待。
无论是谁,看着身穿妮子大衣,脚蹬黑色高跟鞋,拎着红色皮包王秀琴,带着打扮得像富家公子的杨阳,拎着价值不菲的年礼上门的时候,都会知道,老杨家今年肯定是发财了。
老话说的好,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老杨和王秀琴很理解亲戚们为什么前后态度变化这么大,毕竟谁家都过得不容易。
但是理解归理解,想要在老杨家这边占便宜,那也是不可能的。
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
所以,当亲戚们拐弯抹角的向老杨表示,想让他带着自己人发财的时候,老杨一概委婉的拒绝了。
老杨至今忘不了那年杨阳生病,除了杨阳二姨,没有一个人借给他钱的事情。
但现在这些事情还轮不到杨阳来操心。
最让他难受的是每到一家,他都要按照王秀琴的要求,背一些古诗,做一些算术题,好满足她的虚荣心。
还要装作乖巧懂事的样子,反复应付着大人们类似你多大了?上学没有?这种幼稚的提问。
更有一些熊孩子一直在你身边转来转去,不停的问你的新衣服多少钱,在哪买的。
换做是你,会不会崩溃?
所以,对杨阳来说,每天陪着父母走亲访友这个事绝对是一个噩梦。
关键是这个噩梦还是连续剧,谁特么能受的了。
到了小年这一天,杨阳终于从这个噩梦中醒来了,因为他家的亲戚终于走完了。
好不容易闲下来的杨阳,看着屋外纷纷扬扬的大雪,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里的故事。
这个年代麻雀还不是保护动物,所以杨阳兴致勃勃的,找到了家里的大簸箕,再偷了家里的一把小米,跑到房后的园子里抓麻雀去了。
扫出一块空地,撒上一把小米,再把大簸箕用木棍支起来,拴好绳子,就等着麻雀上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