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紫菀

百草经 半个厨子 1868 字 8天前

紫菀:草本瑰宝的全方位解析

紫菀,这种在华夏大地的山川、草地间默默绽放的草本植物,以其独特的风姿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植物学、医学以及文化领域中备受瞩目的存在。它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观,还在药用领域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紫菀的植物学特征

紫菀(学名:Aster tataricus L. f.),是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高度通常在40 - 150厘米之间,茎直立,粗壮且基部有纤维状枯叶残片,被有疏粗毛,有棱及沟,基部有时略带红色。

紫菀的叶子形态多样,基生叶呈长圆状或椭圆状匙形,长可达20 - 50厘米,宽5 - 13厘米,下部渐狭成长柄,边缘有具小尖头的圆齿或浅齿;下部叶与基生叶相似,中部叶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线形,无柄,全缘或有浅齿,上部叶狭小。叶片两面被短糙毛,中脉粗壮,侧脉纤细且众多,在叶片上形成清晰的脉络。

紫菀的花序为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复伞房状。总苞半球形,直径10 - 25毫米,总苞片3层,外层渐短,全部或上部草质,顶端尖或圆形,边缘宽膜质,紫红色或苍白色。舌状花约20余个,舌片蓝紫色,长15 - 17毫米,宽2 - 3毫米,顶端有2 - 3个不明显的齿;管状花黄色,长6 - 7毫米,管部短,裂片长1.5毫米。

紫菀的瘦果倒卵状长圆形,紫褐色,长2.5 - 3毫米,两面各有1或少有3脉,被疏粗毛,顶部有达1.5毫米的冠毛,冠毛污白色或带红色,有多数不等长的糙毛。花期7 - 9月,果期8 - 10月。在花期,漫山遍野的紫菀花竞相开放,蓝紫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片紫色的海洋,美不胜收。

二、紫菀的分布与生长环境

紫菀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等亚洲地区。在中国,紫菀分布极为广泛,除了新疆、西藏外,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它常生长在海拔400 - 2000米的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及沼泽地。

紫菀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力较强,在北方地区也能安全越冬。它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壤土为宜。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中,紫菀的根系能够更好地生长和发育,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为植株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同时,紫菀也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在林下或山坡背阴处也能正常生长,但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其生长更为健壮,花朵也更加鲜艳。

三、紫菀的药用价值

(一)传统医学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