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川,这个曾经的落魄公子,如今成了拯救黎民于水火的大英雄。
朝廷降下重赏,百姓夹道欢迎,他的名字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传奇。
他的事迹被编成各种故事,在茶馆酒肆中流传,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一刻,萧景川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享受着无上的荣光。
他站在人群中央,沐浴着人们崇拜的目光,却并没有因此而迷失。
他深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
胜利的喜悦如同一阵潮水般退去,萧景川的心中逐渐恢复了平静。
他环顾四周,看着那些为他欢呼的人们,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把拉过身边的宋婉儿。
“婉儿,你有没有觉得,有些不对劲……”他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
萧景川望着欢腾的人群,心中却如同古井无波。
这场疫病的胜利固然值得庆祝,但它也暴露了大盛王朝的软肋——文化底蕴的缺失。
愚昧和迷信,才是这场瘟疫滋生的土壤。
他深知,要想彻底根治这种顽疾,必须从根本上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
“婉儿,你有没有觉得,这场胜利,更像是一场警钟?”萧景川转头看向身边的宋婉儿,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宋婉儿歪着头,略带疑惑地看着他,“大人的意思是……?”
“一场瘟疫,几乎让整个大盛陷入瘫痪。百姓们不懂医理,只知求神拜佛,任由疾病蔓延。这难道不是我们文化上的缺失吗?”萧景川语气沉重,仿佛在拷问着自己,也拷问着这个时代。
宋婉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她虽然不明白萧景川话里的深意,但她能感受到他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第二天,萧景川便向朝廷递交了一份名为《文化复兴计划》的奏折。
奏折中,他详细阐述了文化复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包括兴办学校,普及教育,鼓励文化创作等等。
这份奏折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朝堂之上,以陈太傅为首的传统文人集团立刻表示强烈反对。
“荒谬!简直是离经叛道!我大盛以儒家思想为立国之本,岂容你这般胡乱更改?”陈太傅吹胡子瞪眼,唾沫星子横飞,仿佛萧景川犯了什么滔天大罪。
“陈太傅此言差矣,”萧景川不卑不亢地回应,“儒家思想固然重要,但时代在发展,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难道陈太傅希望看到我大盛的百姓永远愚昧无知吗?”
“你……”陈太傅被萧景川怼得哑口无言,气得脸色铁青。
朝堂之上,支持和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争论不休。
萧景川知道,文化复兴的道路注定充满荆棘,但这并不能动摇他的决心。
他眼神坚定,心中默默地说:新的征程,即将开启!
散朝后,萧景川走在回府的路上,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突然,他停下脚步,看向身边的侍卫,“去,把城中最有才华的几位年轻文人请到府上,就说我有要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