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梧桐道上的白衬衫

星辰未央时 夏雨柒 1820 字 23小时前

上海的深秋总带着几分湿冷的倦意。林未央踩着满地梧桐叶走过衡山路,墨绿色风衣的下摆被风掀起,露出内搭的立领旗袍。她低头看了眼腕表——下午三点一刻,距离与周慕云的会面还有四十五分钟。

手机在此时震动,加密邮件提示音短促如刀。她驻足在法国梧桐的阴影下,解锁屏幕的瞬间,瞳孔骤缩。附件中的CRISPR检测报告泛着冷光,标题赫然写着“林未央-顾星辰基因匹配分析”。数据栏中,99.8%的匹配度刺入眼帘,如同一根冰锥捅破记忆的脓疮。

七年前的慕尼黑雨夜、火灾中交缠的手腕、母亲临终前攥着的诊疗单……所有画面在脑中炸开。她扶住树干,指节深深掐入皲裂的树皮,直到翡翠平安扣的裂纹硌痛锁骨。报告末尾的电子签名让她冷笑出声——仁爱医院遗传科主任苏棠,那个总在顾星辰身边端咖啡的助理,竟也是基因编辑项目的核心成员。

一片梧桐叶打着旋儿贴上她的鞋尖。林未央弯腰拾起,叶脉间暗褐的斑点恰似顾星辰锁骨处的星图刺青。她将叶片揉碎在掌心,汁液染绿了指甲,像某种无声的诅咒。

外滩十八号的露台咖啡厅浸在淡金色的夕照中。林未央推开雕花玻璃门时,风铃惊起几只灰鸽。周慕云坐在角落的孔雀蓝丝绒沙发里,面前的笔记本电脑折射着黄浦江的碎金。

“云筑集团并购林氏的股权交割已完成。”主编推来冰美式,屏幕上的股权结构图如蛛网蔓延,“但有趣的是——”她轻点触控板,顾星辰的持股比例突然标红,“他个人名下的股份全部转入了慈善基金会,受益人是你。”

林未央的银匙撞上杯壁。咖啡涟漪中倒映出对岸星空艺术馆的轮廓,那是她和顾星辰分手前最后合作的项目。此刻玻璃穹顶正在翻新,脚手架缠绕如巨蟒,仿佛要将往事勒死在钢筋中。

“我要的不是钱。”她将CRISPR报告拍在桌面上,纸页擦过青瓷杯沿,惊起一缕白烟,“仁爱医院的地下实验室,和顾家有什么关系?”

周慕云抿了口伯爵茶,茶匙搅动时浮起干枯的玫瑰花瓣。“上月医学伦理听证会的流会记录,我黑进了卫生局的加密系统。”她调出一段模糊的监控视频——深夜的医院走廊,苏棠推着运尸车走向地下三层,白布下露出半截蓝丝带,末端绣着顾氏家徽。

画面突然卡顿,雪花噪点中浮现一行德文水印:“Unendlichkeit”。林未央的指尖无意识摩挲旗袍盘扣,那里藏着从慕尼黑公寓抢救的微型胶卷。她忽然想起顾星辰被捕前夜,在柏林艺术馆天台说的那句话:“有些真相,比混凝土里的骨头还疼。”

暮色浸透南京西路时,林未央拐进一条背阴的弄堂。青砖墙上的爬山虎枯成铁锈色,尽头那扇柚木门扉虚掩着,门楣悬着块“林氏医馆”的残匾——这是母亲生前经营的中医诊所,火灾后荒废至今。

她摸出老宅地宫找到的黄铜钥匙,锁孔转动的滞涩感如砂纸磨过耳膜。尘封的药香扑面而来,候诊厅的藤椅积满蛛网,玻璃药柜的裂缝中渗出靛蓝色粉末。林未央戴上乳胶手套,指尖抚过药屉标签:“活络散”“正骨膏”“安神丸”……最后一行小楷让她呼吸一滞——“CL-07术后修复方”。

诊室深处的梨花木诊台突然传来异响。林未央抓起捣药杵贴近墙根,月光透过格栅窗切割出一地碎银。暗红色液体从诊台抽屉缝隙渗出,在地面汇成奇异的双螺旋图案。

她猛地拉开抽屉,腐锈的手术器械间躺着一本皮质日记。封面烫金的鸢尾花纹章已褪色,内页夹着的照片滑落——二十岁的母亲穿着白大褂,与穿藏青西装的顾父并肩站在慕尼黑大学实验室门口。背景里的基因图谱模型,竟与星空艺术馆的双螺旋楼梯如出一辙。

日记最后一页用朱砂笔写着:“未央七岁髂骨穿刺样本,基因编辑标记异常。顾氏要求追加活体取骨术,我以死相胁,始罢。”日期标注着2003年7月21日,正是她滑雪骨折入院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