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眉眼交会

便是宝玉,黛玉也是罕有的对他极为失望。

这个时期的黛玉和宝玉年龄尚小,还处于孩童往少年的转型期。

彼此间应该只有兄妹之情,并无其它。

或者宝玉对黛玉有一些独占欲,但黛玉应是无有什么特殊之处。

得到林如海病故之后,隔了半年黛玉回荣国府后,才有真正的变化。

心态的变化,身份的变化,促使黛玉思考自己的未来前途。

宝玉确为黛玉能选择的最优选。

加上朝夕相处。

宝玉对黛玉也向来小意殷勤,黛玉不选他又能选谁?

但现在距离那步还远的很。

林如海还健在,还是兰台寺大夫,巡盐道,别看品阶不高,但地位不逊于偏远省份的巡抚,只能说犹有过之。

整个大周两大产盐区,一是长芦,一是淮扬。

淮扬盐产量冠绝天下,江南江北,安徽,湖广,浙江,这几个省份都是最富裕,或是产粮最多的地区,都是吃淮盐。

其余山东,福建,两广,也有海盐,但最多自给自足,很难大规模外销。

主要是这个时代还没有晒盐法,只有煮盐法,淮扬地区的盐沼区极大,盐户最多,技术和物资储备最强,所以产量也最高。

其余的地方,只有少量海盐和四川,宁夏等地有井盐和滩盐,也是产量很低,很难和淮盐的地位相比。

林如海负责淮盐,地位可想而知。

林父在,黛玉最多算客人暂住,自有底气。

林如海死,她才是真正的寄人篱下,地位远远不及宝钗。

此时此刻,看着傻乐听书的宝玉,黛玉内心微微一叹。

扫视全场……

只有探春在侧耳倾听,不仅入神,眉宇间也是有不以为然之色。

黛玉心中警醒。

看来,探春也看了报纸,并且感受到了不同寻常之处!

不知为何,黛玉心中突然有种欣慰感,她用眼神看向探春。

探春先是一怔,接着也是露出开怀之色。

两个女孩子眼神交流,彼此都有惊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