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后,才有人继续说道:“嗯,按贾芸的说法,疆域,农耕方式,生产力和收入已经到顶峰。如果不是有番薯,玉米,土豆这些外来作物……”
“慎言,慎言。”
“这有什么,陛下发下报纸就是令我们讨论,我看贾芸说的有道理。”
“我也赞同,一目了然!”
“据说钦天监和户部已经证实了历朝天文志记录,和贾芸的小冰期之说完全对的上!”
“人口论也对的上,历朝大乱之始,无不是人口到达一定的峰值。疆域大小,生产收获的水准,决定了能承载多少人口。一旦过了极限,便是大乱之始。如果天时好,人和好,那么还能拖延,但爆发大乱是迟早的事,没有缓和的可能。”
“唉,所谓王朝兴废,治乱循环,应天法祖,江山在德不在险……原来都是虚妄。哪怕做足人和,只要人口到了一定基数,崩溃是迟早的事情。”
“那咱们现在做的所有事,有何意义?”
“只能尽全力减缓崩溃的时间啊,贾芸不是说了,每次人口到顶峰的崩溃都是毁灭性的……秦汉之交的大崩溃毁掉了先秦传承的贵族体系。东汉末毁掉了旧有的察举制,出现了门阀世家。唐末之后,世家门阀毁了。宋亡,古典华夏读书人的脊梁骨被打折了……明末的大乱之后,伪清那短短不到二十年,华夏已经成了酱缸,要不是我大周太祖皇帝提三尺剑驱逐鞑虏,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模样。”
“明末人口应该是过亿,几十年的战乱损失了最少四五千万人,只剩下不到六千万人口。短短百年不到,现在人口激增到亿人……”
“这是有外来的作物的功能,但也不能不警惕了!”
“这也是陛下敲钟大朝会,分发报纸的原因所在。”
“据说皇城附近所有订报的人家都被绣衣卫和龙禁卫上门了……附近几里的报纸被搜刮一空,这才凑了这几千份出来。”
“贾芸是国士啊……这一次的大朝会我觉得值,应该召开。”
“没错,贾芸真国士也!”
“我还以为贾芸是只知谋利的小说家之流,最多算是能留名史书的文豪,现在看来,可不仅是文豪那么简单!”
“此次不可再无视贾芸之能,刷新吏治,再现人和,绝不能耽搁了!”
“对!现在这局面,如果人心不能趋于一同,那就完了!”
议论纷纷的当然是中下层的官员。
而且是以年轻官员为主。
血仍未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