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周……
不用讳言,华夏的武德退步了。
前明更是不堪。
前明的防御体系和外部压力还没有大周大。
但明军在中后期的表现只能说用不堪入目来形容。
就是一群乞丐和罪犯组成的所谓军队,能当军人用的只有少量家丁。
千人到几千人规模的战事,明军还能打一打。
几万人,乃至十几万人的会战,明末的明军一次也没赢过。
被东虏和北虏按着打。
哪怕林丹汗这种废物,被女真几千人追着打,逃到大明西北地方,一样打的明军没脾气。
大周军队在组织性,军纪,装备,训练都比明军强。
这也是外敌如此强大,大周还能扛住百年的原因所在。
但因为二十多年前的那次惨败,直接导致周军勋贵将领断层,战斗力急剧下降。
此后还因此京师被围数月。
那一次,倾尽全力的东虏和北虏也伤了元气,这一次又是数十万大军前来,也是元气尽复了。
令人忧虑的就是周军实力虽有恢复,但仍没有恢复到巅峰状态。
这一次,只能以固守为主。
京营也不会轻易出动,要看敌军动向,等内镇周军的调度,还有西北边军的调度等等。
贸然出战,京营一旦败绩,那可就是震动全国的大事,搞不好京师都守不住!
这些消息和处置,瞒不过有心人。
京师的粮价就是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大量的粮行直接翻倍,然后数日后开始限购。
虽然有漕运运河,但虏骑可能到通州一线,或是南下影响运河运输。
最糟糕的就是京师再次被围困。
一旦被围,粮价就会如断线风筝一样飞涨!
上次围城,粮价最终超过二十两一石!
一石粮,可能就是一家人的性命。
很多人甚至卖房契,地契,以此来换粮活命。
人活着,总归还有希望。
死了,还不止死一人,而是饿死全家。
全家都死了,留着房和地有什么用?
是以这一次,有记忆的粮行都是开始限购。
一次只卖个几升,粮价已经涨了一倍,而且可想而知,随着局面更进一步恶化,粮价还会继续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