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危机

“十万匹骡马……”

忠顺王面露凝重之色。

人好办,要多少有多少。

但人力没用,一个人用小车推三百斤,每天最多走二十里。

这还是往多了算的。

取的是平均值。

刚上路,精神,体魄都在健旺时,一天三四十里也不是不行。

但第二天,第三天过后,速度就会大幅度下降。

欲速则不达。

这时候的小车可不是后世的小推车。

哪怕民国时的小推车,车轮也是钢制辐条加橡胶空心轮胎,加上大量的铁制配件。

现在的独轮小车,木轮,纯木制车身。

笨重,吃力,再壮实的汉子推二十里都得累个半死。

天天四五十里,想屁吃。

挑最多就是一百多斤,一天也就走二十里,多了就会死人。

这时代的壮劳力也是严重的营养不良。

后世的人没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健身房练出一身的腱子肉,挑起扁担来未必能走十里地,何况是这个时代的人。

他们一年吃不上几次荤腥,油水也不足,一天三顿都是减脂餐,份量还不足。

每天还要承担极为沉重的劳役,不劳作不得食,减脂餐都是拿命换的。

所以造成他们可以负重,比后世的人更能吃苦,但不能持久。

持久的辛苦就会很容易要了他们的命。

原本平均寿命就不到四十,如果官府大兴劳作,大量征发徭役,那就是大规模的死亡。

最出名的就是杨广的征高句丽,征发百万民夫运送军需,无数人路死沟渠。

所谓无向辽东浪死歌说的就是这事,大量百姓宁愿砍头死,也不愿累死或吐血死在途中。

北宋时,有知府在深冬征发徭役,无有御寒衣物和充足食物,导致百姓冻死饿死数千人。

此事被有良知的御史捅到朝廷,该知府也就是降调而已。

这还是很多人心生向往的北宋。

皇权之下,人命如蝼蚁不是瞎扯的。

就如眼下。

如果死人有用,忠顺王可说是贤王,但叫他牺牲十万人来打赢这一场大战,这位贤王肯定都不带犹豫的。

反而是骡马,叫这位犹豫了。

因为大周人力充足,骡马的数量却严重不足。

毕竟大周的养马地不足。

小半个河套区域,还有西北的几处地方,另外就是在河北几处有马场。

能供给大周十来万骑兵所用,这就是极限。

民间马场也是不足,北方算是养骡马比较多的,不像南方到处是河流船运方便,北方原本就需要大量骡马和毛驴。

就算如此,几天内征调十万匹骡马,仍然是不小的挑战。

想了再想,忠顺王也是在脑海中将京城和附近州县能征调的骡马数量算了再算,最终才道:“十万怕是不行,你两千多辆大车,用马就算一万多匹,六十里一换,六七万匹马也差不多够了,换下来的休养几天还能再用。”

贾芸原本也没指望弄到这么多,当下也是点头笑道:“既然如此,也差不多够了。”

忠顺王森然道:“贾芸,事关军机,别怪本王没提醒你……”

“王爷放心便是。”贾芸笑道:“我断不会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那便好,本王也是会全力以赴的配合你。”

……

“诸位,抱歉了,朝廷征用贾记车行,车行暂停所有送货业务。”

“现在也出不得城,货物原本就送不出去。”

“现在贾记也召回在外的所有车辆和人手,全力以赴配合朝廷送粮。”

“召回车辆已经基本回京,在外带回的银子我们会第一时间派人送给各位,仍然是凭单领取,没有任何变化。”

“请诸位放心,贾记不会自毁名誉,咱们帮了朝廷之后,仍然要做自己的生意,不会与内府合并!”

三日后。

大周京师除了戒严之外,宵禁时间也提前了。

到了傍晚时分,整个京师,也就是贾记车行的收货点和总部还是人头攒动。

伙计们声音嘶哑的

不少商人主动收回了订单,也不要毁约的赔偿金。

甚至自己雇佣人手,将放在货站的货物提回自家商行。

贾记这边的收货点很快会聚集越来越多的车辆和人手,众人也是避免货物留在这里碍事。

但众人也是有所担心。

最担心的不是银子货款有没有带回。

或是在外的货物有没有闪失。

贾记说包赔就包赔,这一点诚信众人还是信任的。

众人担心的是,这一次贾记奉命与内府合作,这是临时合作,还是以为常态?

若是此后贾记就是内府的一部分,大伙儿就要考虑继续与贾记合作的事了。

贾记这几个月已经建立了名声和信誉。

内府也是花近百年时间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信誉。

基本上和内府合作,除非是内府授权的皇商,比如当年的薛家等皇商,那是铁定的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