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文明

还未必是现银,得算上一些易于折现的物品。

加上房产,有个二三百两到四五百两的家底,在京城算中产小康之家。

这点家产,还真不够折腾的。

被围困时,可不光是粮食涨到二十两以上一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还有药材等物品也是飞涨。

家中一旦有人生病,那就基本上只能等死了。

就算没病没灾,一家有七八口人是正常状态,一石粮再省也只够吃一个来月,全部身家也就够保几个月命。

好在半年多时间终于解围,要不然接下来就得大量饿死中产之家的百姓了。

所以除了贵人和身家过千两的富人,谁都不敢保自己在围城之中安然无事。

就算是有钱人,也得小心暴民生变。

上一次围城时,暴民抢粮店可不止一回两回。

五城兵马司虽是能弹压下去,但只要到的稍晚一些,粮行店主死全家都是相当常见的事。

被抢的有钱人也不止一家两家。

抢还是轻的,杀人也是常有之事。

人到那个时候,面临全家饿死之时,律法已经被抛诸脑后了。

这般事情,只要经历过的就绝不想再经历一次。

当这些人,不论贫富,看到车队经过时,总是会大开中门,举家出外,为贾记车行的经过鼓掌欢呼。

这不光是为了朝廷,天子,社稷……

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和大伙有关又无关。

太虚浮了些。

但京城被围,粮道断绝,物价飞涨,暴民遍地……

这些事,却是和众人息息相关!

留在京里的,多是世代居于京城,根就在京城。

很多人跑了,但留下来的还是大多数。

外面也有虏骑游骑,不小心撞上了就是个死,还不如呆在京城里安稳。

只是京城要是被围,终究会经历诸多惨事,能不被围当然是最好的结果。

贾记车行去运送军需物资,只要前方有粮有兵,蓟州实力还在,虏骑就不敢放肆施为。

围京师,宣大和蓟镇辽镇,最少得把蓟和辽给解决掉。

这一点常识,京师百姓多半都有。

此时他们的欢呼当然是出于至诚,真心实意。

若贾记车队真能将军需送到军前,可能会消弥掉一场大祸!

原本,所有人都没有太大信心。

朝廷,官府,军方都办不到的事。

平时维持补给,朝廷已经捉襟见肘了。

民力有限,物力有限。

北方民力,物力,财力均有不足。

前明时定鼎京师,确定了以京师为核心的战略布局。

早前说错,到大周时就不能说错了,没有京师当核心,北方早就扛不住了。

能维持现在的这局面,也是大周武德充沛了。

要知道北虏重振,东虏实力远过崛起之时。

大周要不是武德充沛,又以京师为重镇核心,以天子守国门,怕是早就顶不住了。

黄河为界都算是运气好。

搞不好长江一线都守不住,又要恢复南明时的残局光景。

这一次,不太可能再出一个大周太祖荡平群雄,驱逐鞑虏了。

可以说,贾记车行现在算是一个高光时间。

包括这些车掌车夫和随行人员,都受到了热烈拥戴,欢呼之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西城。

可想而知,从北城或东城过来的车队,也应是有一样的待遇。

贾赦,贾政,贾珍,贾琏等人眼中,都是充满着震惊,嫉妒,仇恨等复杂神采。

宝玉和黛玉,宝钗,湘云等人,都是极度的震惊。

当然也有羡慕与敬服。

不论如何,贾芸真的是什么事都能做到极致!

写书,便是写出第一流话本。

因为大战方兴,神雕最终本暂停发行,但所有人都知道大结局出来了。

不知道多少人盼着大战结束,神雕发行最终本。

可以说是翘首以盼。

而写正经文章,王朝周期论和天时人口论更是足以震烁古今,流传千古。

天下读书人为之轰动。

也就是贾政这种迂腐又愚蠢的所谓读书人,固步自封的蠢物,才不明白这两论的高妙和重要之处。

做生意买卖也是一流,先是卖书,办报,大赚特赚。

又搞了贾记车行,短短半年时间就风靡整个北方。

甚至现在北虏大军压境,朝廷还要倚重贾记车行之力……

若真的能和内府配合完成任务……

封爵近在眼前!

这怎么能不叫人佩服,羡慕,或是嫉妒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