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曹操邀请刘备到府上饮酒。两人在花园中对坐,煮酒畅谈。曹操问刘备:“玄德,你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刘备佯装不知,列举了袁术、袁绍、刘表、孙策等诸侯。曹操听后,一一摇头,然后用手指了指刘备,又指了指自己,说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听后,心中一惊,手中的筷子不觉掉落地上。正巧此时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俯身拾起筷子,说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掩饰了自己的惊慌。曹操见状,以为刘备胆小怕雷,对他的戒心也稍稍减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刘备深知,曹操终不会容他。于是,他趁着曹操派他拦截袁术的机会,果断离开许昌,重新占据了徐州。曹操大怒,亲自率军攻打刘备。刘备再次战败,与关羽、张飞失散。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小,暂时投降了曹操;张飞则逃到了芒砀山中;刘备无奈,只好前往冀州投奔袁绍。
在袁绍处,刘备虽受到礼遇,但他深知袁绍难成大事,于是暗中寻找机会离开。不久,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在古城相会。张飞也赶来与他们会合,兄弟三人历经磨难,终于再次相聚,不禁抱头痛哭。
在与袁绍相处的过程中,刘备因急于脱离,有几次在军事策略上提出了不太成熟的建议,引起了袁绍部下的不满。而且,刘备在袁绍阵营中,有时也会因过于谨慎而显得有些畏首畏尾,让一些人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第四节:三顾茅庐,隆中对策
刘备深知,要想成就大业,必须有贤才辅佐。他听说在隆中隐居着一位名叫诸葛亮的奇才,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扭转乾坤之能。于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亲自前往隆中拜访。
第一次,他们冒雪来到隆中,却只见到了诸葛亮的书童,得知诸葛亮外出云游未归。刘备并不气馁,留下书信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和求贤之心。
过了几日,刘备又带着关羽、张飞再次前往。这一次,他们在草庐外等了很久,却只见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得知诸葛亮与友人外出闲游了。张飞有些不耐烦了,关羽也劝刘备先回去,但刘备坚持要等。无奈之下,他们只好留下一封信,再次失望而归。
又过了一段时间,刘备选了一个晴朗的日子,第三次前往隆中。这一次,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不敢打扰,恭敬地在门外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得知刘备已在门外等了许久,大为感动,决定出山辅佐刘备。
诸葛亮与刘备在草堂中纵论天下大势,他向刘备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提出了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便是着名的“隆中对策”。刘备听后,如拨云见日,对诸葛亮更加敬重,以师礼相待。从此,诸葛亮成为刘备的军师,为他出谋划策,开启了新的征程。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刘备内部也并非毫无矛盾。关羽和张飞对刘备如此敬重诸葛亮心生不满,认为刘备对诸葛亮过于信任,甚至超过了他们兄弟。有一次,关羽和张飞甚至为此与刘备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刘备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平息了他们的怒火,并向他们解释诸葛亮的重要性。此外,刘备在对待诸葛亮的一些建议时,也曾有过犹豫和怀疑,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冒险的决策上。
第五节:赤壁之战,奠定基业
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的势力逐渐壮大。此时,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荆州刘表之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击败,带着百姓和残军退往夏口。
诸葛亮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共同对抗曹操。于是,他亲自前往江东,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孙权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统率三万吴军,与刘备的军队一起组成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抵御曹军。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利用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大败而逃,刘备趁机收复了荆州南部四郡,并从孙权手中借得江陵,以此为基础,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刘备也终于在乱世中站稳了脚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