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孙权!尔等不臣之辈,窃据荆襄,扰乱天下!今,吾奉天子之命,兴义兵南下,讨伐尔等!若识时务,速速归降,尚可免死!否则,大军压境,玉石俱焚!”
战书写毕,王厚命人将战书送至江夏,正式向刘备和孙权宣战。
江夏城中,刘备收到战书,不禁大惊失色。他原本以为,依托长江天险,足以抵挡王厚的进攻,没想到王厚竟然如此迅速地发动了进攻。
诸葛亮看完战书,眉头紧锁,沉声道:“主公,王厚来势汹汹,不可轻敌啊!”
刘备深以为然,连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诸位,”刘备环视众人,“王厚兵强马壮,来势汹汹,我军该如何应对?”
关羽傲然道:“大哥不必担忧,王厚不过一跳梁小丑,待我率军将其击败!”
小主,
张飞也拍着胸脯说道:“二哥说得对!王厚有何惧哉?待俺老张取他首级!”
诸葛亮却摇了摇头,说道:“二位将军勇武过人,然王厚麾下猛将如云,不可轻敌。依亮之见,当以守为攻,待王厚师老兵疲之时,再寻机反击。”
刘备沉思片刻,说道:“军师所言甚是,我军当固守城池,以待时机。”
与此同时,江东,孙权也收到了王厚的战书。他看完战书,勃然大怒,将战书摔在地上,厉声道:“王厚小儿,安敢如此狂妄!”
周瑜见状,连忙劝道:“主公息怒,王厚此举,意在挑衅,我军不可中了他的计。”
孙权强压怒火,问道:“公瑾有何良策?”
周瑜沉思片刻,说道:“主公,王厚兵强马壮,我军不宜与其正面交锋。不如先与刘备联手,共同抵御王厚的进攻。”
孙权点了点头,说道:“公瑾所言甚是,我这就派人前往江夏,与刘备商议联合抗敌之事。”
于是,江东派使者前往江夏,与刘备商议联合抗敌之事。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决定共同对抗王厚的进攻。
王厚得知刘备和孙权联合的消息,并不感到意外。他早就料到,面对强大的敌人,刘备和孙权必然会选择联手。
“哼,联合又如何?”王厚冷笑一声,“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抵挡我多久!”
王厚一声令下,二十万大军如同离弦之箭,分四路浩浩荡荡地扑向江夏。旌旗蔽日,战鼓雷鸣,大地都在这铁蹄之下颤抖。四路大军各由一员猛将统领,分别是:西路军,主将徐晃,目标直指江夏西门;北路军,主将张辽,负责牵制江夏北面守军;东路军,主将张合,迂回包抄,切断江夏与东吴的联系;而王厚则亲率中路大军,携庞统、贾诩等一众谋士,坐镇中军,指挥全局,目标直指江夏南门。
江夏城内,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刘备得到王厚大军压境的消息,如遭雷击,手中的茶盏落地,摔得粉碎。他知道,这场大战将决定他与孙权的生死存亡。
诸葛亮站在城楼上,远眺着远方逐渐逼近的敌军,眉头紧锁,羽扇轻摇,却摇不散心中的忧虑。他知道,以江夏目前的兵力,想要抵挡王厚二十万大军的进攻,无异于以卵击石。
“报——主公,王厚大军已兵临城下,四路大军将我江夏团团围住!”斥候飞奔来报,声音颤抖。
刘备强作镇定,问道:“军师,如今该如何是好?”
诸葛亮沉吟片刻,说道:“主公莫慌,我已安排关羽将军镇守西门,张飞将军镇守北门,赵云将军镇守东门,我与主公一起镇守南门。王厚此番来势汹汹,我军只能坚守不出,待其师老兵疲之时,再寻机反击。”
刘备点了点头,他知道,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孙权在建业收到王厚分兵四路进攻江夏的消息后,寝食难安。他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江夏若失,王厚大军下一个目标必然是江东。
“王厚势大,如今该如何是好?”孙权在大殿上来回踱步,焦虑不安地问道。
张昭出列,拱手说道:“主公,王厚兵多将广,如今刘备危在旦夕,我军若是出兵援助,必然损兵折将,得不偿失。依臣之见,不如向王厚称臣纳贡,以保江东基业。”
张昭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纷纷附和。
“主公,张大人所言极是,如今唯有向王厚称臣,方能保全我江东。”
“是啊,主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保住江东基业,日后还有机会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