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兵分两路险中求

荀彧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冲散了帐内的喧嚣。

他那沉稳的声音,如同暮鼓晨钟,敲击在众人心头,让原本沸腾的争论瞬间冷却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就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打扰了他接下来的言语。

曹操的目光也落在了荀彧身上,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一丝疑惑。

他知道荀彧素有智谋,每次都能在关键时刻提出良策,这次,他会带来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主公,”荀彧不紧不慢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股安抚人心的力量,“彧以为,当务之急,并非舍弃许昌或回援徐州,而是需分兵而行。”

此言一出,帐内众人皆是一愣,原本喧闹的声音也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静。

“分兵?”曹操微微皱眉,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

分兵固然可以解决眼前的困境,却也意味着兵力分散,若一方失利,则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荀彧似乎看穿了曹操的疑虑,继续说道:“主公可亲率精兵,回援徐州,以解燃眉之急。同时,可命曹仁将军与曹洪将军率大军镇守许昌,固守城池,以保我军根本。”

此言一出,帐内众人议论纷纷,各自思索着此计的可行性。

“此计甚妙!”程昱首先反应过来,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分兵而行,既可解徐州之危,又可保许昌之稳,可谓两全其美!”

“嗯……”曹操摩挲着下巴,眼神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他开始在心中盘算着这个计策的利弊,分兵确实可以解决眼前的困境,但是兵力分散的风险也必须考虑。

他抬头看向荀彧,问道:“文若,此计虽好,但分兵后,我军兵力必然分散,若一方失利,又当如何?”

荀彧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主公,我军虽然分兵两路,但可相互呼应,若一方遇敌,另一方可立即支援。况且,徐州刘备军虽势头正猛,但毕竟根基尚浅,只要我军速战速决,必可将其击溃。而许昌,有曹仁将军与曹洪将军镇守,亦可固若金汤。”

曹操听完荀彧的分析,心中豁然开朗,原本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他再次环视帐内众人,看到他们眼中都带着期待的神色,心中更是坚定了几分。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此计可行。”说罢,他起身走到帐外,抬眼看向夜空,深邃的眸子里倒映着点点寒星,似乎在酝酿着更大的风暴。

他忽然转过头,语气低沉地说了一句:“传令下去……”话音未落,他便戛然而止,只留下夜风呼啸,吹得营帐外的旗帜猎猎作响。

曹操的命令一下,整个军营都忙碌起来。

士兵们快速地收拾营帐,兵器碰撞声、马蹄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在这凝重的气氛中显得格外喧嚣。

曹操站在高处,看着士兵们有条不紊地行动,他的眼神坚定,却也透着一丝决然。

这是一场豪赌,他深知其中的风险,但为了化解眼前的危机,他别无选择。

与此同时,庞统得到曹操分兵的消息后,忍不住暗自欣喜。

他站在营帐中,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立刻召集将领,大声说道:“曹操分兵,此乃天赐良机。许昌兵力必然空虚,我等此时攻打许昌,定能大获全胜。”众将听闻,士气高涨。

庞统快步走到地图前,手指在许昌的位置重重一点,开始调整部署。

营帐外,士兵们迅速集结,旗帜飘扬,兵器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

庞统率领大军向着许昌进发,马蹄扬起阵阵尘土。

他骑在马上,望着许昌的方向,仿佛已经看到了许昌城被攻破的场景。

他能听到耳边呼啸的风声,像是在为他奏响胜利的号角。

他的心中充满了斗志,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兴奋的气息。

而许昌城内,曹仁与曹洪也收到了消息。

他们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眼神凝重。

曹仁握紧了拳头,对曹洪说:“兄弟,看来一场恶战即将来临。”曹洪重重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手中的兵器握得更紧了。

此时的许昌城,仿佛被一片乌云笼罩,大战一触即发。

许昌城楼上,曹仁目光如炬,远眺着地平线上逐渐逼近的庞统大军,旌旗蔽日,尘土飞扬,宛如一条黑色巨蟒,正朝着许昌缓缓逼近。

城楼下的士兵来回奔走,搬运滚木礌石,弓箭手们弯弓搭箭,严阵以待,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肃杀之气。

“来了!”曹仁沉声说道,声音低沉而有力。

身旁的曹洪紧握手中长刀,刀柄上的纹路清晰地印在他的掌心,手心微微出汗,但他眼神坚定,没有丝毫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