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李清照:看我无差别锐评!

叶楚悠哉悠哉的念起来:【柳永的词,虽然音律不错,但是内容庸俗,难登大雅之堂。】

正在青楼里看戏的柳永不禁哑然失笑,旁边的虫娘已经是捂唇轻笑了起来。

“看来柳大才子,在易安居士那评价一般呐。”

柳永哈哈一笑,不以为意。

“世人皆说这烟花柳巷是庸俗,可我觉得不然。”

“正如虫娘与柳某,乃是真正的知己之情。”

“情真则词真,如何不能雅俗共赏?”

【晏殊、欧阳修和苏轼虽有才华,但所作的词大多数都是不符合音律的“句读不葺之诗”。】

【像王安石和曾巩的词则直接是“不可读”。】

【秦观的词则是“少故实”,黄庭坚则是“多疵病”。】

【总的来说,就是你们写的吧,都或多或少有点毛病。】

【不符合李清照对于词作的要求。】

李清照:看我无差别锐评(?ˉ??ˉ??)

李格非:汗流浃背了。

乖女儿诶,你这是要把前人全得罪个遍啊!

苏轼觉得有趣:“格非不必紧张,清照并非要贬低我等。”

“不过是想通过梳理前人词作,提出新的创作标准罢了。”

“见解倒是挺新颖的。”

苏轼眨了眨眼,打趣说:“而且我这个师祖,还是要比王安石强一些的。”

“至少不是不可读,哈哈哈哈哈!”

王安石:你礼貌吗?

【《词论》是李清照对于诗词写作的见解,强调了词与诗的区别。】

【称得上是词学理论的开山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千年之后的我们无从探寻这位奇女子的真实模样,只能从后人的画作中窥探一二。】

唐朝,太平公主来了兴致,拉着上官婉儿说道起来。

“我倒还挺喜欢这个李清照的,想来一定是个极为自信明媚的女子!”

上官婉儿点点头,补充道:“又不乏细腻情思,才华横溢,婉儿自愧不如。”

太平公主却不赞同:“婉儿何必自惭,各花入各眼,本宫心里婉儿才是最好的才女!”

叶楚走过李清照小像,前方的基本都是书法展区。

里面有从各地博物馆借来的名家字画,苏轼、黄庭坚、米芾,行书、草书、楷书应有尽有。

汉朝,刘彻虽然称不上书画大家,作为皇室子弟也是要学习的,他自然能欣赏这些作品中的美。

不过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这与大汉如今使用的小篆和隶书似乎有所不同。

看起来似乎更简洁一些?

身边的书吏笔杆子都要起飞了,只为能够尽量将天幕中的文字原模原样的保存。

这次的书画展可是曾馆长费了大心思办的,自然是尽善尽美。

可惜出了这样的事,但愿这些文物都能够完璧归赵吧。

正当叶楚打算往回走的时候,一个工作人员急匆匆的跑进来。

还没等叶楚反应,就连忙拉着叶楚走了,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喜色。

“叶老师,回来了!那些文物被追回来了!”

叶楚一喜:“真的?!快快快!我们快去工作室!”

一走进工作室,就看见几位警官小心的把几个木箱子搬了进来。

曾馆长顾不得礼貌,直接上前就打开箱子检查了起来。

所幸最贵重的青花缠枝莲纹盘完好无损,其余几件明清的瓷器也都安然无恙。

此时的天幕下,众人都是兴致勃勃。

嬴政盯着身穿制服的几个人,好奇的打量。

这些人就是楚楚姑娘说的负责掌管刑狱的官府人员吧?

看着确实是极有精神,干练又得力!

不过,看周围人的表现,似乎一点也不怕?

汉朝,衙役们也是三三两两的坐在县府的门槛上看着天幕。

嘶,你别说,这后世的官服看着怪好看的!

看自己身上这灰扑扑的衣服,总觉得没人家的那份精气神!

有人露出了羡慕的眼神,看他们一个个都身子健壮,想必这待遇上应该很好。

唉,比不得啊。

而百姓们都在窃窃私语,有些害怕又忍不住好奇。

“这后世的官兵看着怪和气的哩!”

一旁的人跟着附和:“就是!就是!刚刚那个什么馆长一下就冲过去了,居然没被打!”

有人试探着说:“难不成后世官兵不打人?”

立马就被反驳了,“咋可能?世上没有不打人的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