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明军再次整编,准备北伐

三镇由白文选统领,总兵分别为贺九仪,张国用,马宝,高启隆,刘镇国。另设神机营,有两千人,一百门各式火炮,一千杆燧发枪。由杨武统领。

工兵营三千人,由王三才统领。

边军总数五万,主要是驻防于暹罗,越南,莫卧儿帝国的边境上,由朱慈煊提拔的少壮派军官统领。

而大明的最强战力,陌刀军和具装骑,则直接听命于朱慈煊,由王国勋统领。

大明海军统帅仍为陈上川,副统帅为张煌言,这个老头到了滇京,根本闲不下来,朱慈煊干脆按他的意思,还是给他安排到了海军任职。

整编的同时,明军还进行了武器和甲胄的更新,在整编完后,明军的战力和士兵的精神面貌,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三镇将士,都在磨刀霍霍,准备北伐。

大明帝国的实力,在对外贸易蓬勃发展的推动下,日益强大,每天都在不断增长。云南的烟草出口,使得原本荒芜的仰光港成为了当今世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如今的仰光港口,千帆竞发,热闹非凡。欧洲各国的商船络绎不绝地驶来,满载着金银、布匹、铁锭等物资抵达仰光;而另一边,则是一箱箱的卷烟、茶叶、蔗糖、香料等特产被运往欧洲,为大明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贸易的兴盛不仅充实了大明的国库,更为即将到来的北伐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1665 年的中秋佳节,沐天波、李定国、白文选三位大将应诏返回滇京。朱慈煊在御书房内与他们秘密会谈了整整两个时辰,之后三人便马不停蹄地赶回各自镇守之地。紧接着,大明朝廷的中央机构频频发布政令。

粮食、武器弹药等战略物资,在数十万民夫的努力下,源源不断地从云南分别运往四川、湖广和广东三个方向。大明的百姓们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大战将至的紧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