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三路齐军大军压境,如泰山压顶之势围攻临川的前夕,临川明军内部却已经吵得不可开交。
惠登相召集一众旧部商议“北伐大计”。
老部下们一致认为,趁齐军主力在镇江南京,湖广兵力空虚时,发兵越过洞庭而上,直捣江夏武昌,将长江齐军截为两段,断绝其粮道,与南京守军东西夹击,歼灭齐军,乃为上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抢在孔有德等三贼进入江西之前,向西突击,占据岳阳,与何腾蛟等部鼎足相投,切断齐军对湖南、江西的联络,是为中策;
挥兵北进,烧杀劫掠,将齐军逐出江西,是为下策。
这样以来,各部齐军可以从容聚集,明军只能婴城自守,全无活络。
和历史上大多数决策者一样,惠登相最后选择了下策中的下策。
他独辟蹊径,充分汲取当年宁王叛乱时没有及时攻下赣州的教训,决定摒弃部下提出的上中下三策,继续向南,先攻下赣州,再集中兵力北进······
这个令人窒息的骚操作,葬送了南明最后翻盘的希望·····
三月十六日,惠登相亲率大军十余万水陆并进,溯江而上,于十九日进抵赣州城下。
明军重兵围困赣州,驻守赣州的第二兵团右协副将徐启仁与十倍于己的明军激战于城北,寡不敌众,壮烈殉国。
赣州总兵胡友生遂凭险扼守,不再与明军交战。
此时对赣州齐军而言,即使是最近的援军也有千里之遥,赣州已经完全成为一座孤城。
赣州城三面临水,地势险要,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守将刘武元、胡有升督促部将高进库、刘伯禄、杨遇明、贾熊等奋力顽抗。
随着战事推进,双方相持不下,惠登相开始对自己“独辟蹊径”产生怀疑,越发举棋不定。
闰四月,赣州内绝粮草,外无救兵,胡有升见士卒饥馁不堪,下令宰杀战马充粮,赣州已危在旦夕。
由于惠登相在赣州城下浪费了一个多月宝贵时间,王得仁撤守仁川又导致赣南几乎没有防御。
于是齐军第二兵团主力进展顺利,各部援军几乎没有遭遇阻力便顺利抵达赣州战场外围。
闰四月上旬,齐军前锋进至东流县,奉惠登相之命镇守东流的明将尤高弃城而逃。
五月一日,孔有德、尚可喜突袭叛军老巢,赣南门户临川,守军拼死顽抗,城中百姓同仇敌忾,孔尚进展缓慢,双方如菜鸡互啄,也陷入拉锯战。
不过消息传到赣南前线,明军震恐,因为他们的家眷都在临川。
一时之间,明军军心动摇,惠登相不得不下令全军撤退,回援临川。
胡有升获知消息,开城尾随追击,明军急于撤退,一路损失军马辎重无数,仓皇撤回临川,向孔有德尚可喜发起猛攻。
五月十九日,惠登相主力至临川城郊,击败孔有德部,迅速入城,明军紧急加固城防,准备长期固守。
齐军三路大军共计四万人马,完成了对临川府城的第二次包围。
邓长雄指挥三路人马,先扫除外围,切断府城同其他州县的联系。
尚可喜招募数万百姓,在东起王家渡,西至鸡笼山一带挖濠沟,筑土城。
与此同时,孔有德在赣江文家坊至杨子洲段架设浮桥三座。
百姓参与挖壕架桥者,每人每天可得五十文钱,两顿米饭,无酒有肉。
明史记载:“重赏之下,江右各地刁民,争相从贼围城,临川遂不支····”
六月初,挖壕架桥工程基本完毕。
马进忠在蒲子塘驻营,筑高台于永和门东二里。台高十余丈。可以将城内详情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