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仁者之勇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1612 字 2个月前

听到魏收这语调颤抖的试探发问,李泰便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从席中站起身来,抬手示意齐使众人先行入座,然后才望着他们说道:“魏少傅此言过谦了,但能心持仁义之想,襟量是否雄阔,也都不能阻人施行合乎道义之事。我师旅巨万、勒马边中,日耗谷米不可胜数。今与诸位闲话片刻,所损人力物力便已颇为可观,所以诸位是觉得我是在以此相戏?”

“不敢、不敢……”

齐使众人听到这话后,纷纷垂下头去,只是心中仍然狐疑难消。

这时候,独孤永业便又站出来,向着这些人说道:“诸公对某现身此处既有疑问,某便从实到来。所以身至此境,并非大王所谋,皆某共金墉城一众守戍将士怀诚趋义。

故主不仁,抛地与民、不加恤问,某等困守孤城,将士忍饥耐渴,但却苦盼援军不至,万般无奈,所以来投。幸在大王宽大仁恕,愿意收留并加包庇,某等遂得安生。”

齐使众人听到这话后,脸色也都变得非常难看。他们自然清楚这未必就是全部的事实,唐王在下达了最后通牒之后,必然也施行了其他的手段威逼,才让金墉城守军扛不住压力选择投降。

但这个问题继续追究下去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无非他们可以就此对西魏加以指责,责怪西魏不肯遵守盟约的停战规定,可是之前便已经有淮南事发生,而且还被唐王加以发挥用于向他们进行问责。

他们据此责问,也只是更加破坏和谈的氛围,而且在河洛进一步丢失的情况下,他们这一方的情况更加恶劣,西魏还愿不愿意继续谈下去都是一个未知数。他们即便据此再作什么控诉,也干扰不到对方。

现在独孤永业说是他们金墉城守军主动选择投靠西魏,而非受到了西魏的强攻或威逼,反而能让这些使者们心内暗暗松一口气,起码在表面上西魏仍然没有撕毁之前的临时停战约定,仍然愿意找个借口来搪塞他们,可见还是具有一定的和谈意愿。

“永业身荷国恩,自营士辟为上将,更授以边镇大邑之用,稍遇挫折磨难即背国投外,当真可耻!”

赵郡王高睿自然仍是愤慨不已,怒视着独孤永业呵斥一番,旋即便又转头望着唐王说道:“唐王虽以宽大为怀,但如此忘恩负义、首鼠两端的贼徒,竟也招纳麾下、具席客堂,难道就不担心玷污厅堂、积垢府下!”

李泰听到高睿这一番愤慨之言,倒也并没有心生恼怒,而是又笑了出来:“天下纷乱,道沉久矣,并不能俯拾得之。譬如沉疴用药,势必不可抽刀断首、人死疾消。寻道之行,道阻且长,人相继力才可望成事。

但能奉我道义者,皆可引为后援、勿嫌前尘。今河北士民皆慑于强势而恭奉齐氏,论迹皆是从贼,但我仍能心存仁恤,为免多造杀戮、甚至肯与世仇谋和。天下之贼,莫恶于高氏,王犹且能登堂为宾,何况独孤将军这样幡然醒悟、肯与前尘割裂的归义良人!”

“羌、唐王休要欺人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