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女之间区别的观点,细细想来,还真是没有什么错。
当然,不管男女,都有些不孕不育的人存在,但是既然是讨论普遍性,就不能拿极个别的例子来举例说明。大多数的女性,都在人类社会上承担着孕育下一代的责任,否则人类社会就没有办法延续和发展。
斐潜揉了揉下巴上的胡须。
在斐潜后世所接受的一些知识体系里面,有谈及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演变的,基本上都按照官方文章来解释,一般会说是因为女性比男性身体更灵活,在采集上有优势,而且采集相对安全,在打猎男性折损较大的情况下,以年长女性为首领,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可以更好的保证一个种族的繁衍,所以在石器时代,是母系社会,然后后来到了原始社会的时候,才进入了父系社会……
而现在想想,似乎这样的官方说法,只是其中一个“掩饰”,或者严格一点说,并不是掩饰,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展示了出来,就像是水中的冰山,看到的和实际的,往往并不一致,但是也不能说看到的就不是“冰山”。
“如此说来,亦非‘孕’也,乃‘嗣’也……”斐潜慢慢的说道。
这其实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毕竟越靠近本质,便越是鲜血淋漓,不忍直视。
庞统想了想,也同意了斐潜的说法。
对于人类来说,极端的人在古今中外都有,但是不能说极端的那一小部分便是代表了整个人类,而整体的人类,在骨子里还是有生命延续的本能的,或者说,相当重视生命的延续的。
也就是子嗣。
而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其根本的原因,也是子嗣。
原因很简单,只是用采集和狩猎来区分男女社会,是有些简单化的,因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都很低下,男人和女人在劳动收获上,并没有多少的差别,形成不了巨大的经济差距,但是唯独有一种生产是女性独有的,就是孕育下一代。
假设男女还没有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以当时的文化水平,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区别,很多幼儿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此孩子的母亲是明确的,而父亲是不明确的,所以如果形成父系社会,氏族关系也就不明确。如果当时是父系社会,在分配财产时,不知道谁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社会资源难以形成正常的传承,无法积累下来,就形不成强大的部族。
母系氏族的关系却很明确,母亲只需要把社会财产分配给自己亲生的女儿,这种关系很直接很简单,也符合原始人没有开发多少的脑容量,关系明确下来,纷争就少,资源财富累积下来代代相传,就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大的氏族部落。
那么为什么母系氏族后来又被父系氏族所取代了呢?
根本原因也依旧是男女生理结构的不同。
文明发展到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的水平时,母系氏族便显出自己特别大的劣势。此时前提是如果形成父系社会,氏族关系也可以基本明确,像是母系社会一样,代代传递自己氏族的社会财产。
那么想要一个氏族进一步的兴旺发展,首先就要保证人丁兴旺,而一个氏族部落,所最无法挽救的局面,就是绝嗣。
在母系社会之中,女性的氏族领袖无论与多少男性通婚,其生育能力还是与跟一个男性通婚差不多一样,而且比较原始的医疗水平和生活条件,还有平均年龄的限制,也决定了一个女性一辈子也生不了很多孩子,而且其中按照概率,还有一半是是男孩,持续用女性作为嗣子,便很容易出现绝嗣的情况。
然而父系社会,也就是一夫多妻制,就改变了这一切。男性氏族领袖与多少女性通婚,生育能力就是母系社会的多少倍,所以父系社会逐渐克服了男性社会地位低于女性的阻力,逐渐取代了母系社会。
所以一夫多妻制度,其实就是为了保证有更多子嗣,再往后的一夫一妻制,是因为……
斐潜还待继续推演,忽然一只螃蟹横冲直撞的过来,咔嚓一声剪断了思绪。
“如此说来,士元所言倒也非虚……”斐潜点了点头说道,“女子为官,确实有所不便……不过,士元可曾想过,大禹治水,何用疏之?”
倒不是斐潜有什么男女偏见,而是女性在孕育的时候,因为生理原因,会导致各种情绪上的问题,这种情况之下,女性受到身体当中激素的影响远远大于一个男性。而不管是部落还是国家,管辖的人员越多,责任就是越大,就越是不能因为情绪的波动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