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5章 谁是大哥?

当然这个事儿你不能随便说,现在温莎帝国恢复的还不是太好,各方面还要仰仗星条国,如果要是让星条国知道你们的情况,那有些事恐怕就不好说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他们的首相直接进行试探之外,绝不会假手于任何一个人,任何能够被政府相信的人,也有可能会背叛温莎帝国。

当然他们这种担心绝不是无地放矢,在战争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人都背叛了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一直到现在,军情六处的人都没有把这些叛徒完整的挖出来,在找这些叛徒的时候,他们还发现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星条国也在安插间谍。

空袭最为紧张的时候,整个温莎帝国的人都没有足够的粮食,很多人的家里人都快要饿死了,也就是在这种最危难的时刻,星条国的人开始给他们赠送各种各样的补给品,在这些补给品的加持之下,原本温莎帝国的各位精英,选择扑进他们的怀抱。

当温莎帝国的高层发觉这件事情的时候,已经发现有些事情没有办法进行整顿了,因为当你派出的整顿人马当中也有这类人的时候,你该如何整顿呢?总不能够把各行业的精英全部都给抓起来杀了,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帝国还需要他们继续前进。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温莎帝国少数的几个高层,确定了心中没有熄灭的那团火,要利用所有的办法,让星条国也进入这场战争当中,绝不能够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一样置身事外。

他们也知道这非常困难,毕竟战火想要烧到美洲,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儿,但如果要是延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情况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战争结束之后,整个欧洲千疮百孔,星条国的人跟救世主一样,来到欧洲的各地,一方面放出大量的高利贷,另一方面又倾销着各种工业产品,吸取欧洲的各类积蓄。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如果要是还想站起来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温莎帝国一直独立于欧洲之外,在整个欧洲大陆上奉行平衡政策,所以他们获得了不少的利益,但是现在他们要被代替了,他们也要跟欧洲各国合为一体,成为别人吸血的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必须要把星条国给拉下水,让星条国也尝受一下战争的残酷,只有这样在战争结束之后,温莎帝国才有机会重回世界老大的宝座,当然他们只是这样的一个计划,很多人还是觉得有点太扯淡了。

这个很多人就包括孙安民,跟首相阁下谈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也知道了这一部分温莎帝国精英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直接就宣布这些人的死亡了。

现在的社会跟以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虽然你们还占领着全世界最大面积的殖民地,但是星条国的人是不会让你们继续这样下去的,从目前现有的一些情报已经表明,他们已经开始鼓动各殖民地之间的独立了。

虽然温莎帝国的人不愿意相信他们殖民帝国的垮台,但是战争开始之后,他们内部的一些官方部门已经感觉到了,各殖民地虽然还会派出军队帮助温莎帝国打仗,但其实很多地方已经不愿意服从来自温莎帝国的命令了。

以前他们没有这个底气,现在在星条国的帮助之下,各殖民地都已经有了那种苗头了,尤其是太平洋上的两块殖民地,因为地域的原因,他们跟星条国的联系越来越近,再加上双方同宗同祖,所以在星条国的支持下,这两大殖民地反抗的想法也是越来越高。

星条国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方面的胜利,就是因为他们不怎么贪婪,他们只是想着让温莎帝国的殖民地获得独立,独立之后你们的权利我们也不管,只是在重大事情上大家一块商量,你们是拥有独立的做主权的。

这一点就比温莎帝国要强很多了,要知道温莎帝国是不允许这样的,所有的权力都在他们的议会当中,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全部都设立总督,而总督仅仅是一个统治当地的代表而已,他只能够完成温莎帝国高层的命令,而不能够对殖民地制作出一些有自由范围的事情。

各地的总督刚刚上位的时候,也清楚的记得该如何做自己的工作,但是当他们在各地站稳脚跟之后,谁还会愿意继续当一个木偶呢?虽然有着奢华的生活,但是在政治上并没有多大的权力,这导致他们会倒向星条国,因为星条国给他们指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虽然现在温莎帝国各地的总督还比较听话,但是从他们国内派出去的一些调查队伍,已经拿到了实质性的证据,这些总督背着国内跟星条国进行接触,他们已经达成了某种被人的协议,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这些协议签署的都是什么内容,但至少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这些协议对现存的温莎帝国没有任何好处。

本来他们也想找个机会,能够跟铁血军建立联系,温莎帝国的高层能够在世界上领先那么长时间,他们的政治分析能力也是非常强悍的,所以经过了各种各样的分析之后,他们认为现存的世界各大板块当中,只有铁血军才具备这个实力。

铁血军的罗为民虽然野心也比较大,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也很厉害,但是他们的整体实力跟星条国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所以跟这些人进行合作,大家都能够从对方那里找到一个平等的感觉,而且星条国的压力也是的确存在的。

拉吉尔首相之所以改变他的看法,也是被国内这些精英人士给说服了,如果要是不跟星条国闹翻的话,他是绝对不会跟孙安民如此和蔼的说话,虽然现在同盟国的盟约还在,但翻脸已经在预见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