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降书到京,汉武帝龙颜大悦。遂许赵兴母子入朝,并按汉朝之例,赐给南越丞相、内史、中尉、太傅等官员印章;下诏废除南越诸法,推行汉律,改其旧俗。
圣旨下达,樛太后及赵兴母子拜受,皆感称心如意。未料权相吕嘉身为越人,极力反对南越归汉,坚执不受汉帝诏旨。南越诸臣见此,也便各怀机心,犹豫不定。
樛太后见此情状,乃设一计,精心摆下一场鸿门之会,请汉朝使团赴宴,吕嘉相陪。
酒过三巡,樛太后借祝酒之际,质问丞相吕嘉:南越归顺汉朝,利国利民之事,天下皆知。卿既为百官之首,现当为国为民着想,为何极力反对?
其辞严厉,是欲激怒吕嘉,使其出言无状,便借汉使之手杀之。
吕嘉并不上当,从容答道:南越之事,当议于越人,臣亦不得自专也。
汉使见其不动声色,也就有所顾忌,不便当场斥责,更无由反目动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樛太后生性剽悍,闻言大怒,于是扔掉手中酒杯,夺过身侧侍卫手中长矛,欲刺吕嘉。南越王赵兴不想把事情闹大,上前阻止其母,长矛便不得刺。
吕嘉之弟掌握禁军,闻讯急入,带兵护送兄长吕嘉离开。
樛太后未能除去吕嘉,心中怀忧,于是催促儿子整理行装,准备北上长安,朝见汉帝。便在此时,吕嘉已在城中暗地散布谣言:越王年幼,樛太后乃是汉人,与汉使私通,欲将先王所遗珠宝献给汉帝,邀功请赏。如我越人归顺,则必被其卖为奴仆,终生不得自由。
越人对樛太后本就缺乏信任,闻此谣言,更加支持吕嘉,南越归汉之事便即半途而废。汉武帝闻知南越国内生变,乃派韩千秋与樛太后弟樛乐率军前往,讨伐吕嘉。
汉军未至,吕嘉已反。由是带领暴乱兵民入宫,杀死樛太后、南越王赵兴。又出城袭击汉营,杀死所有汉朝使者。另立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之子赵建德为王,再与汉朝对抗。
吕嘉将汉朝使者所持符节用木匣装好,并附一书,佯作向汉朝谢罪,置于汉越边境,同时派兵,严加防守要塞。
汉武帝得知,非常震怒,乃命抚恤死难汉使家属,并封韩千秋之子韩延年为成安侯,樛乐之子樛广德为龙亢侯。一面调遣罪人及淮南水兵共十万人,兵分五路,进攻南越国。
诏命:第一路,以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从长沙国桂阳出兵,直下湟水;第二路,以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从豫章郡出兵,直下横浦;第三路及第四路,以南越降将为戈船将军与下厉将军,从零陵出兵,一下漓水,一抵苍梧;第五路,以驰义侯率领巴蜀罪人,复又调动夜郎国军队,直下牂柯江。五路军马,都在番禺会师。
吕嘉闻说汉武帝来伐,也便调集举国人马,凭借岭南天险,与汉军相持。
战争十分激烈,持续一年之久。
元鼎六年冬,楼船将军杨仆抢先攻下寻峡,然后攻破番禺城之北石门,乘机向南推进,挫败南越国先头部队,等候伏波将军路博德军。
路博德因为路途遥远,便令大军在后,先引一千精卒来与杨仆会师,一同进军。
赵建德与吕嘉不敢出迎,皆在城中固守。南越自建国以来,近百年不经战事,难敌汉朝百战精兵。番禺在汉军重重包围之下,未久便即军心涣散,渐不能支。
杨仆将军队驻扎番禺东南,趁夜发起攻击,放火烧城,制造混乱。
路博德则在城西北安营,遣使招降,赐给印绶,复使降者回去招降守军。南越国人久闻伏波将军路博德威名,纷纷投奔旗下;黎明时分,城中守军大部投降。
吕嘉见势不妙,遂在天亮之前率领数百部众,簇拥南越王赵建德出逃,乘船沿海往西。路博德入城,问明吕嘉去向,派兵入海追捕。
时过未久,两路军马先后回来献功。校尉司马苏弘擒获赵建德,郎官孙都擒获吕嘉。
闻说国王及国相皆都被擒,南越国属下各郡县不战而下,纷纷投降。
杨仆及路博德上奏汉帝,将赵建德及吕嘉就地斩杀,传首长安。
南越就此灭亡,国祚九十三年。汉武帝平定南越,遂在岭南设立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是谓岭南九郡。
镜头转换,按下平定南越,复说出使西域。
早在汉武帝初即位时,便有北击匈奴之意。因亲自审问匈奴降将,得知一个重要消息:大月氏被匈奴冒顿单于灭国,就此阖族西迁;始终便有报仇复国之意,苦于无人相助。
武帝闻而大喜,决定遣人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断其右臂。经过仔细甄选,因闻郎将张骞熟知陇西地理风物,为人强力,宽宏大度,便决定以其为使。
张骞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人氏。遂奉武帝诏命,率领一百余名随从,由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西行进入河西走廊,始其万里长征,艰苦之旅。
当时河西走廊之地,完全为匈奴人控制。故当张骞一行穿过河西之时,不幸碰上匈奴骑兵,百余人马全被抓获。匈奴右部诸王将张骞等人押送匈奴王庭,来见军臣单于。
单于:你等何人,将欲何往?
张骞:某乃汉臣张骞,奉汉帝之命,出使月氏。
单于:月氏在我北方,汉使何以得往?倘我欲遣使南越,汉帝肯许我通行乎?
张骞:既不许通行,杀我可也。
单于:倒看不出,汉人中还有如此硬汉。将其扣留,若不投降,永不释放!
军臣单于为拉拢张骞,命人进行种种威逼利诱,但张骞誓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单于大怒,由是便命张骞与其使团前往塞北牧羊,拘留十年之久。
元光六年,匈奴监视渐渐松弛。张骞趁其不备,带领随从,逃出匈奴人控制。
于是北经车师,一路打听月氏人所在。闻说月氏人复被乌孙国战败,被迫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妫水地区,征服大夏,另建家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骞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由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
这一路好走!间关万里,风沙漠漠,说不得行军艰苦。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加之匆匆出逃,物资准备不足,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其后不久,随身所带干粮吃尽,使团陷入困境。多亏堂邑父善射,便教众人射杀禽兽,聊以充饥。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因迷路葬身黄沙冰窟。
张骞与堂邑父历尽艰苦,终至大宛,回顾随从,只剩二十余人。乃持汉节求见大宛国王,说明出使月氏沿途遭遇,望能派人相送,前往大月氏。
大宛国王:我与你大汉朝万里遥远,向无交往,何必与匈奴为敌,护送你等东归?
张骞:我大汉朝国力昌盛,物阜民丰。臣若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重重酬谢。
大宛国王:我早就风闻汉朝富庶,欲通使往来,苦于不识路径,未能实现。即是汉使到来,实乃天意,况又有重酬乎?贵使放心,寡人派兵送你等前往月氏便了。
张骞大喜,施礼道谢。大宛国王热情款待,遂派向导译员,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然后返回。张骞又游说康居王,使其遣人护送,终至大月氏国。
回首往夕,出离长安之时正当青年,此时已是早生华发。张骞百感交集,乃在馆驿中休息数日,沐浴更衣,持节叩门入宫,向月氏王递交国书,说明来意。
未料十余年光阴已过,此时月氏王已非旧主,新王对匈奴灭国之恨已经不深。且由于新国肥沃,物产丰富,并距匈奴、乌孙很远,再无外敌寇扰,由是不愿东归。
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年余,月氏人虽然热情相待,只是不从其盟。在此期间,张骞曾越过妫水南下,抵达大夏蓝氏城;后见游说不果,乃于元朔元年动身返国。
归途之中,张骞为避开匈奴,改变行军路线,绕行塔里木盆地南部,昆仑山北麓,从莎车经于阗、鄯善,通过青海羌人区归汉。
但出乎意料之外,羌人此时也已沦为匈奴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俘,又扣留年余。
元朔三年,军臣单于亡故。匈奴为争王位发生内乱,张骞终于乘乱逃出,转回长安。
此番出使西域,张骞从武帝建元二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归汉,其间共历一十三年。出发时一百余人,回来时仅剩自己与堂邑父两人。
画外音:张骞此次远征,虽未能与同大月氏建立联盟,但产生实际影响,可谓极大外交成功。秦始皇时,北却戎狄,筑长城以护中原,西界不过临洮;玉门关之外广阔西域,尚为中国势力不及。张骞通使西域,不仅亲自访问西域以及中亚诸国,且初步了解到伊犁河流域、里海以北、波斯安息、大食条支、南亚身毒等国情况。自此不仅西域同内地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同中西亚以至南欧交往也始建立,是谓“凿空”之功。
回到长安之后,张骞将其见闻详奏汉帝,并说所经诸国风情。
汉武帝对张骞出使西域成果非常满意,特封其为太中大夫,并授堂邑父为奉使君。
镜头闪回,按下张骞出使,复说马邑之谋。
当张骞西去之时,元光元年秋,匈奴来汉,请求和亲。汉武帝心中不愿,由此先将匈奴使者安置馆驿,召集众臣商议对策。
时有燕人大行令王恢,乃是边吏出身,一向反对向匈奴和亲。当即出班奏道:匈奴反复无常,弱时请求和亲,强时便即入侵,岂可轻信?若依臣计,不如拒和开战。
御史大夫韩安国当即反驳:千里作战,万里输运,岂保必胜?不如和亲,以保平安。
汉武帝闻此,举棋不定,于是便令暂许和亲之议。
元光二年,有马邑商人聂壹来找王恢,对其献策道:匈奴常侵边界,总是祸根。朝廷既不愿劳师远征,何不诱引匈奴以入我境,伏而击之?
王恢:公以何策,引匈奴以入?
聂壹:我常在边界贸易,匈奴人皆都认识。若将军肯依我计,某便可以贸易为由,佯称与将军有仇,愿引其军来袭,将马邑献给匈奴。单于贪图马邑货物,一定自引军来。彼时将军埋伏于彼来路,专等单于一到马邑,即可断其归途,擒而斩之。
王恢闻而大喜,乃将聂壹计策写成条陈,奏报朝廷。汉武帝心动,再次诏命群臣商议。
韩安国复又反对:匈奴人本来便即善使诱敌之策,此等显计,如何瞒得他过?以高祖皇帝英武圣明,尚被匈奴围于平城七日之久,至有白登山之危。况兵马相交,天下骚动,胜负难料,切切不可轻率出兵!
王恢力争:当年代国虽小,独当匈奴,君臣尚能同仇敌忾,奋勇抗击外侵。今华夏海内一统,力胜代国数十倍,忍辱许以和亲;匈奴犹自屡背盟约,是因我抗击不力故也!
汉武帝道:王恢之言是也。以和亲求安,终非长策。孤意已决,卿等毋须再争。
韩安国虽然不服,但亦不敢再言。于是厉兵秣马,准备开战。(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