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王元乂专擅朝政,元恭称病不朝。因恐为政变所累,复借称病之机装哑,不论朝廷加封何职,皆不发一言。
元恭禁语八年,住在龙华寺中,从不与入交往。
永安末年,有人密报孝庄帝元子攸,说元恭不语是有反叛图谋,复说民间传言其有天子气象。元恭惧祸逃至上洛,不久被擒回京城,拘禁多日,因不发一语,且无罪状得免。
闪回结束。至此尔朱世隆欲立元恭,又虑其真不能言,遂派亲信前往寺中探查。
元恭见来人说欲立己为帝,终于开口,答说四字道:天何言哉!
尔朱世隆闻报大喜,于是决意废黜元晔,复立元恭为帝。
时逢元晔出行郊祭,来到邙山南侧。尔朱世隆、尔朱度律等擅作禅让文诰,派泰山太守辽西人窦瑗手持钢鞭,独入帐中见帝。
元晔惊问:卿持兵入见,却是何意?
窦瑗奏道:天意人心,尽归广陵王。望陛下且行尧、舜禅代之事,以孚天下之望。
元晔长叹一声,并不费言,乃索笔墨签署禅文,复用玺印,掷于地上。
窦瑗急俯身拾起,双手捧了,来报尔朱世隆与尔朱天光。
广陵王元恭奉表,辞让再三,后即皇帝大位,改年号为普泰,史称节闵帝是也。
黄门侍郎邢子才起草天子赦文,文中因述及孝庄帝枉杀太原王尔朱荣之事。
节闵帝看罢,摇头说道:孝庄帝亲手剪灭强臣,非为失德之举,只是天意不厌祸乱,故致重蹈当年成济弑杀高贵乡公之灾耳。百载之后史官自有定论,此处又何必再言其事耶。
邢子才:为臣愚鲁,陛下恕罪。
节闵帝不语,因命左右取来笔砚,亲自起草赦文:朕以寡德之身,幸受众卿推举为帝,愿与天下万民共贺。大赦罪人,一依以往定式。
元恭闭口不言八年之久,至此当众开言,并亲书赦文,果然用辞精到,不同凡响。朝廷内外无不欣然,以为终得贤明之君,希望其能使天下太平。
节闵帝为赏拥立之功,遂加封颍川王尔朱兆,彭城王尔朱仲远,陇西王尔朱天光,乐平王尔朱世隆,常山王尔朱度律,时称“五胡王”。
又降封元晔为东海王,赦封高欢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斛斯椿为大都督。复授尔朱兆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柱国大将军、领军将军、领左右卫、并州刺史、兼录尚书事、大行台。尚觉不足酬其大功,又欲加封为天柱大将军。
尔朱兆终觉不好意思,于是推辞道:此乃叔父临终官职,我何敢受之!
节闵帝信以为然,于是复加尔朱兆都督十州诸军事,世袭并州刺史。加封尔朱世隆仪同三司,追赠尔朱荣相国、晋王,加九锡。尔朱世隆请使尔朱荣配飨皇室宗庙,帝欲从之。
司直刘季明上书道:故相国若配飨宣武帝,彼朝并无功勋;配飨孝明帝,则又亲手杀明帝及国母胡太后;配孝庄帝,又为臣不终。由此看来,是无可配飨者。
尔朱世隆怒道:你敢诽谤朝廷重臣,实乃罪该万死!
刘季明答道:臣既为谏议之首,则应依礼直陈意见,如有不合尊意,杀剐任听裁处。
尔朱世隆为其耿直所慑,不敢加罪,终将尔朱荣配飨于孝文帝庙廷。又为尔朱荣在首阳山周公庙旧址立庙,以此表示尔朱荣功比周公。
其庙建成不久,即被一场大火焚毁,片瓦不存,是上天亦不以其为然也。
尔朱兆因未能参预废立谋划,便欲发兵攻打尔朱世隆。节闵帝使尔朱彦伯前往劝说,这才按兵未发。
时有安东将军史仵龙、平北将军阳文义,各率三千士兵镇守太行岭,因当初曾引尔朱兆直入洛阳,尔朱世隆此时便上疏为其二人表功,奏请宜各封为千户侯。
节闵帝览奏,对尔朱世隆说道:此二人对你尔朱家有功,但于朝廷却有大罪。
终未答应。尔朱天光得波斯国进献之狮,遣人送至洛阳。
节闵帝下诏道:神兽被囚,违其天性,故丑奴以其为年号而败,送还给波斯可也。
使者虽然奉旨出京,因思波斯国路途遥远,无法送还,便于中途杀狮而返。有司劾其欺君当斩,节闵帝却又说道:怎可因兽而罪于人哉!
于是赦免使者无罪。节闵帝自负才能,欲中兴北魏,每欲摆脱权臣,自专政事。乃任命青州刺史鲁郡王元肃为太师,淮阳王元欣为太傅,尔朱世隆为太保,长孙稚为太尉,赵郡王元谌为司空,徐州刺史尔朱仲远、雍州刺史尔朱天光二人并为大将军,并州刺史尔朱兆为柱国大将军。又赐高欢为勃海王,征召入朝。
长孙稚坚辞太尉之职,于是改任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高欢接诏不受,自然上表推辞,不肯应召入朝,节闵帝无计可施。尔朱仲远因徐州近于南梁,亦求改镇大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节闵帝又如何敢驳其请?遂诏准其奏,又加封为兖州刺史。
尔朱世隆身居尚书令重职,此时竟不上朝侍奉天子,只在自己家中处理公事,遥控指挥台省众官。从此朝中无论事情大小,若不事先禀告尔朱世隆,有司各部便不敢执行。
每至朝会,尔朱世隆则让尚书郎宋游道、邢昕在其大厅东西两旁分坐,接受各种呈告诉讼文书,大小案件均要称“今奉尚书令尔朱世隆之命”,方能执行。
此时尔朱天光专制关右,尔朱兆奄有并、汾二州,尔朱仲远独擅徐、兖二州,尔朱世隆身居朝中,大权独揽。四人并比贪婪残暴,尤以尔朱仲远为最,东南各州郡自牧守以下到士卒百姓,畏惧尔朱仲远如同豺狼。
因此四方百姓尽皆憎恶尔朱氏,只是惧其强大,不敢反抗而已。
建明二年,春二月。节闵帝为控制陇右河西之地,亲下诏旨,任命泾州刺史贺拔岳为岐州刺史,渭州刺史侯莫陈悦为秦州刺史,二人均加封仪同三司。
又派大都督侯渊、骠骑大将军叱列延庆,为左右都先锋,率军前往山东讨伐刘灵助。
二将领旨而出,兵至固城,扎下营盘,商议对敌之策。
侯渊说道:刘灵助兵力强盛,不可力敌。我今欲引兵往西入关,然后据关凭险,以待时机变化,公谓如何?
叱列延庆不以为然道:刘灵助实乃庸人,假借妖术迷惑众人,并无治国之能。其部将只凭符咒取胜,怎肯拼死厮杀,与我一决胜负?我等不如扎营城外,诈称领兵往西,刘灵助听说后定会戒备松懈,之后我秘密出兵袭击,定能擒之。
侯渊闻而大喜,于是采纳叱列廷庆之策,出驻固城西面,声言要回师洛阳。
刘灵及其部将闻之,信以为实,果然不设防备。三月丙申十四日,侯渊挑选一千名精骑乘夜出发,直抵刘灵助营垒,突然发起攻击。
刘灵助仓促应敌,战败被杀,首级被传送洛阳。
画外音:当初刘灵助起兵之时,自己曾占卜胜负,说道:“三月底,我必入定州,尔朱氏不久灭亡。”至其首级送到定州之时,果是三月之末。时人谓之神验,以为笑谈。
字幕:南梁中大通三年,夏四月乙巳日。昭明太子萧统病卒,终年三十二岁。
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梁武帝萧衍长子。年方周岁,便被立为皇太子。及稍长举止大方,爱好佛学。年方九岁,便能于寿安殿讲《孝经》,尽通大义。
太子十二岁时观看审判犯人,对刑官说道:此人过错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乎?
刑官见是太子要求,岂敢不应?于是太子乃作从轻判决,梁武帝萧衍表示嘉许。天监十四年正月朔旦,梁武帝临轩,加冠太子于太极殿。
普通元年四月,甘露降于慧义殿,时谓是至德所感。时俗尚奢,太子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普通七年,萧统二十七岁,因蜡鹅厌祷事件,与父梁武帝生有嫌隙。至中大通三月,太子三十二岁,时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及大腿,未几而卒,谥昭明,葬安宁陵。有子萧欢、萧誉、萧詧、萧譬、萧鉴。
及闻太子病卒,朝野无不惋愕,建康男女奔走宫门,号泣道路。
字幕:同岁,魏普泰元年。
节闵帝诏封高欢为大都督、东道大行台、冀州刺史。安定王尔朱智虎为肆州刺史,侍中、骠骑大将军尔朱彦伯为司徒;诏命令各有司不得再称梁朝为伪梁。
五月丙子,尔朱仲远派都督魏僧勖至东阳讨伐崔祖螭,将其斩杀。
六月,高欢据冀州,遣李元忠攻打殷州城,同时却派高乾以救援为名,将殷州守将尔朱羽生诱出城外杀死。遂任李元忠为殷州刺史,上表宣布尔朱氏罪恶,于信都拥立渤海太守元朗为帝,改元中兴,自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大行台,公开与洛阳对抗。
中兴二年,魏节闵帝元恭宣布元朗为篡逆,使尔朱度律、尔朱仲远驻军阳平,尔朱兆兵出井陉,屯军广阿,征集大军七万,号称十万之众,出兵讨伐。
高欢布反间之计:先说尔朱世隆谋划加害尔朱兆,又说尔朱兆与己同谋图害尔朱仲远,使其之间各生猜疑。
尔朱仲远遣斛斯椿、贺拔胜前去晋阳申述,尔朱兆遂带轻骑三百到尔朱仲远帐中,各自分说,却无力辩伪,愈加疑窦丛生,误会更深。
尔朱兆忿忿不平,手舞马鞭长啸凝望,深疑尔朱仲远有变,于是驰马还军。尔朱仲远复派斛斯椿、贺拔胜追之解释,尔朱兆于是拘捕二人回营,来日才予放还。
尔朱仲远带领本部奔退,高欢乘机进军攻击,大败尔朱兆军。
紧随其后,高欢又连陷殷州、相州,生擒刘诞,迁都于邺城。由此迫使尔朱氏一家忽然警醒,复又一致对外。
尔朱世隆亦知尔朱兆与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相互猜疑,因恐被高欢趁机所图,遂请节闵帝元恭迎娶尔朱兆之女,并立为皇后,尔朱兆由此大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尔朱世隆又以厚礼聘请尔朱兆赴京就职,复与尔朱兆、尔朱天光、尔朱度律三人劝和,约与高欢决战。
大都督斛斯椿见此,私对大将贺拔胜说道:今天下之人皆恨尔朱氏,我等却为其效命,灭亡之日不远矣。不如反之,公谓如何?
贺拔胜道:尔朱天光与尔朱兆各据一方,极难全部除之;但若不根除,则定为后患。
斛斯椿道:此事易也。
乃劝说尔朱世隆,督促尔朱天光等速集洛阳,共同讨伐高欢。尔朱世隆听从其意,发诏征之,尔朱天光不至。
斛斯椿遂亲往拜见尔朱天光,说道:高欢叛乱,只有大王能平,明公岂能坐视宗族遭受夷灭而不顾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