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致癌?
先说答案,合理保存的米饭,二次加热并不会致癌。
米饭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其中淀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当米饭第一次煮熟时,淀粉分子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使其变得更易消化,但并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致癌物质。
当我们将米饭进行二次加热时,实质是通过热能的作用,使米饭中的水分蒸发、淀粉糊化等过程重新进行。在这个过程中,米饭中的成分并不会因为加热而发生致癌性转化。相反,合理的加热可以杀灭米饭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之所以传出“米饭二次加热会产生致癌物质”的说法,背后的谣言版本有 2 个。一个是二次加热的米饭含有丙烯酰胺,另一个是二次加热的米饭含有蜡样芽孢杆菌。
1.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主要在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加热(120°C 以上)烹调过程中形成,特别是在 140℃ ~180℃ 的温度范围内。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高温油炸或烘焙的食品中,如薯条、面包、炸薯条、薯片、饼干等,加工时往往发生了美拉德反应(变糊或褐色),而米饭普通的加热温度低、时间短,并不容易产生丙烯酰胺。
另外,丙烯酰胺虽然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 2A 类致癌物,即人类可能致癌物。这代表它对动物致癌的证据充分,但对人致癌的证据不足。根据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对丙烯酰胺的评估报告,通常情况下,从食物中适量摄入丙烯酰胺不太可能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也不会引发显着的生殖与发育问题。
2.蜡样芽孢杆菌
蜡样芽孢杆菌 (Bacillus cereus)是一种释放有害毒素的细菌,因为有一层“壳”,所以这种细菌非常耐热,通过加热也很难消灭。由于在 28℃~35℃ 之间会大量繁殖,所以当煮熟的米饭长时间不冷藏时,就容易感染这种细菌。
蜡样芽孢杆菌分为肠道型和非肠道型 2 类,米饭一般容易污染肠道型。食用了被污染的米饭后,会引起消化系统方面的症状,比如呕吐或腹泻,因为这种细菌会分泌毒素,因此即使重新加热食物也可能导致中毒。
而这种细菌在 10℃ 下生长缓慢,吃剩的米饭,尽快放到冰箱密封冷藏。这样就不容易受到污染,即使污染也不会大量繁殖。
所以,蜡样芽孢杆菌是米饭保存不当产生的,并不是因为二次加热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