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从河南开封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着名的纳米生物学家阎锡蕴

院士之路 钩藤草 2964 字 2个月前

2007年,阎锡蕴发现纳米酶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

2012年,阎锡蕴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2年,阎锡蕴关于纳米酶的应用研究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

2015年,阎锡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年当选亚洲生物物理联盟主席,是该组织有史以来首位女主席。

2023年10月,阎锡蕴担任中原纳米酶实验室实验室主任。

从业之路解码

阎锡蕴院士的从业之路,对她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回国后的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到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她的每一步都体现了她在科研领域的专业素养和杰出才能。

这些早期的工作经历,为她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并让她在科研道路上逐渐崭露头角。

阎锡蕴院士在科研领域的突出贡献,使她能够不断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她发现的纳米酶不仅入选了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还为她赢得了国际声誉。

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她在纳米生物学领域的深厚造诣,也体现了她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研精神。

这些成就是她成为院士的重要支撑,证明了她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同时,阎锡蕴院士还具备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国际视野。

她曾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和亚洲生物物理联盟主席。

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她的学术影响力,也让她有机会与国际同行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这种国际化的学术背景和视野,使她在成为院士的过程中更具竞争力。

此外,阎锡蕴院士还具备坚韧不拔、勤奋努力的品质。

她在科研道路上克服了种种困难,始终保持着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和专注。

这种精神不仅让她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也赢得了同行和学生的广泛赞誉。

由此可见,阎锡蕴院士的从业之路,对她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她的专业素养、创新成果、领导能力和国际视野,以及坚韧不拔的品质,共同构成了她成为院士的重要支撑。

院士科研之路

阎锡蕴院士是我国着名的纳米生物学家,长期从事肿瘤免疫学的研究工作。

阎锡蕴院士在肿瘤血管新靶点CD146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的揭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一发现不仅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也为科研人员深入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阎锡蕴院士及其团队,通过深入的研究,首先识别了CD146作为肿瘤血管的一个关键靶点。

CD146是一种在多种细胞类型中表达的粘附分子,尤其在肿瘤血管中表现出显着的表达。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他们发现CD146在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进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阎锡蕴院士团队进一步揭示了CD146的作用机制。

他们发现,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一群特殊的巨噬细胞,这些巨噬细胞表达CD146并主要存在于肿瘤组织的边缘。

这些CD146+巨噬细胞在肿瘤初期发挥着M1样巨噬细胞的抗肿瘤效应,但随着肿瘤的进展,它们在肿瘤微环境的驯化下上调STAT3信号,导致CD146的表达下调。

CD146的下调进一步引发了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JNK信号的上调,MDSC募集相关的趋化因子和TMEM176B的上调等。

这些变化综合起来,进一步抑制了T细胞的抗肿瘤效应,从而促进了肿瘤的进展。

此外,阎锡蕴院士团队,还通过临床样本的研究验证了这些发现。

他们分析了来自肝癌模型小鼠和人类肿瘤组织的样本,发现CD146在CD11b骨髓细胞亚群上表达,并且在大约40%的巨噬细胞上表达。

这些结果进一步支持了CD146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这些发现,阎锡蕴院士团队进一步发展了针对CD146的抗肿瘤策略。

他们提出了使用抗CD146功能性抗体AA98联合TMEM176B抑制剂的肿瘤联合治疗策略。

这一策略旨在通过恢复CD146+巨噬细胞的抗肿瘤功能,同时抑制TMEM176B的活性,从而实现更好的抗肿瘤效果。

总的来说,阎锡蕴院士在发现肿瘤血管新靶点CD146并系统揭示其作用机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小主,

这一发现不仅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也为科研人员深入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未来,我们期待阎锡蕴院士及其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为肿瘤治疗做出更大的贡献。

阎锡蕴院士发现纳米酶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科研探索与创新的例子,充满了偶然性与必然性。

最初,阎锡蕴院士及其团队的目标并非直接针对纳米酶,而是对肿瘤新靶点CD146分子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