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从湖南汉寿县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中医内科学专家刘良

院士之路 钩藤草 2733 字 2个月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种学术声誉的建立,为他后来成为院士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由此可见,刘良院士的求学之路为他后来成为院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深厚的学术背景、跨学科的学习经历、国际视野的拓展、科研能力的提升以及学术声誉的建立,都是他成为院士的重要因素。

院士从业之路

1986年1月-1991年7月间,刘良担任广州中医学院(今广州中医药大学)讲师。

1991年8月-1996年5月间,刘良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1996年6月-1997年8月间,刘良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助理。

1997年9月-2000年7月间,刘良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

2000年8月-2000年12月间,刘良担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2001年1月-2007年3月间,刘良担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

2011年7月-2012年12月,刘良担任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讲座教授,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科技大学)主任。

2013年1月-2020年12月间,刘良担任澳门科技大学校长。

2019年11月22,刘良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1月,刘良担任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校长。

从业之路解码

刘良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良院士从讲师开始,逐步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并担任过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助理、副校长等管理职务。

这些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和管理经验,为他在学术和行政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在香港浸会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的工作经历,使刘良院士有机会接触到国际化的学术环境和先进的科研资源。这不仅拓宽了他的国际视野,也使他能够与国际同行建立广泛的联系,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合作。

刘良院士在澳门科技大学期间担任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这一经历使他对中药质量研究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中药的国际地位,也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的领导层成员,刘良院士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

他能够带领团队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推动学校的学术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这种领导能力的提升,为他后来成为院士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由此可见,刘良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丰富的教育和管理经验、国际化视野的拓展、对中药质量研究的贡献、领导能力的提升以及学术声誉的建立,都是他成为院士的重要因素。

这些经历使他具备了卓越的学术水平和领导能力,为他在学术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院士科研人员

刘良院士是我国着名的中医内科学专家,长期从事中医药诊治风湿免疫病、临床中药学、抗关节炎与抗癌药物研究工作。

刘良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风湿病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他们首次在国际上创建了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IgG硫酸化N-糖链分子诊断新方法。这一方法的创建,不仅为风湿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工具,也为风湿病的治疗和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IgG硫酸化N-糖链与风湿病的关系。

IgG是免疫球蛋白的一种,它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N-糖链则是蛋白质上的一种糖类修饰,它对于蛋白质的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刘良院士团队研究发现,在风湿病患者中,IgG的N-糖链会发生硫酸化修饰,这种修饰与风湿病的发病机制和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基于这一发现,刘良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始探索如何利用IgG硫酸化N-糖链作为风湿病的诊断标志物。

他们利用先进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地从风湿病患者的血清中分离出IgG,并对其N-糖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他们发现了一种特异性的IgG硫酸化N-糖链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作为风湿病的诊断标志物。

基于这一发现,研究团队进一步开发了一种新的分子诊断方法。

该方法利用特定的抗体和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地检测出血清中是否存在这种特异性的IgG硫酸化N-糖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