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赵鼎不断攫取权力,朱胜非就谨慎起来。后来只要是赵鼎有所条疏,朱胜非经常加以阻抑。赵鼎上疏说:“当初张浚出使川、陕时,国势比现在强一百倍。张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势,君臣相互信任,古今无二,却最终导致非议,以致被贬逐。现在为臣没有张浚那样的功劳而担当他的重任,远离朝廷,难道能免于议论纷纷吗?”
赵鼎又说:“臣所请求带领的兵卒不满数千人,一半都是老弱,所持金帛极少,举荐的人任命书刚下达,就冒出弹劾奏章。臣每日在宫中侍奉,有所陈述都很艰难,何况在万里之外呢?”皇上赵构安慰了他好一阵子,他才怏怏不乐地出发了。
这时,金人大举进攻的消息传来,举朝震恐。一些朝中文臣赶紧劝皇帝逃离躲避,解散百司官吏,这样的话,将来他们还有机会浑水摸鱼、乱中夺得高官厚禄。
由于赵鼎不愿意离开朝廷,他就暗示当时一些士大夫去台谏请求朝廷把他留下。加之赵鼎十分擅长揣摩宋帝赵构的心事,他就以确保皇帝安全为由,劝说宋帝赵构向南逃跑,偏居一隅。
宋皇帝赵构是何等精明,对各位大臣、武将的心事看得分明。而赵鼎初来乍到朝廷,还想做一番事业,就经常与皇帝、诸将讨论防秋大计,以便立功后顺利登上宰相职务。宋帝赵构于是就和赵鼎商量好了双簧计策:由宋帝赵构提出御驾亲征,然后由赵鼎提出反对意见;如此反复多次,向臣民百姓表明圣上没有忘记收复失地、迎回二圣的信心。
为了让赵鼎顺利当上宰相,宋皇帝赵构就让张俊在暗地里帮忙找其他人,给赵鼎说好话。朱胜非精明独断,御下严明,许多大臣很害怕他。于是刘光世派遣人讽谕赵鼎说:“相公才从蜀地回来,怎么什么事情都能让他人任意左右呢。”韩世忠也跟人说:“赵丞相真是敢作敢为的人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张俊上奏说:“敌人攻打过来了,我们能躲避到哪里去呢?只有向前一步才有可能脱离灾祸。应当聚天下兵死守平江,等到敌人撤退之后再想其他办法。”赵鼎说:“相公说躲避敌人不对,这很正确;但是以天下之兵守一州之地,却不正确。相公只要坚定向前出征的意见就可以了。”
而赵鼎这时才回到朝廷,雄心勃勃准备争夺宰相职务,就继续说:“陛下养兵十年,用之正在今日。如果稍微有一些退沮,那就人心涣散了,长江之险不可再作为凭恃了。战而不捷,去未晚也。”宋皇帝赵构也说:“朕当亲总六师,临江决战。”赵鼎高兴地说:“这么多年来咱们一直退怯躲避,敌人越来越骄傲,如今圣断亲征,一定可以大获成功。”
由于边境军事紧急,赵鼎就趁机向宋帝赵构反复陈述用兵大计,宋帝赵构就说:“那你不要远去了,现在就任命你为宰相。”于是皇帝就决意亲征,从而把赵鼎留下,不再派遣他进入蜀地。这时,皇帝就准备任命赵鼎为宰相了。于是下诏让张俊把他所带领的士兵交给韩世忠,而诏命刘光世移军建康,而且督促韩世忠抓紧时间进兵。
这时韩世忠在大仪镇获得胜利的消息传到朝廷了,宋帝赵构刚在平江府,就下诏声讨逆贼刘豫之罪,准备亲自将渡江决战。赵鼎就赶紧说:“敌人远来,利于速战,我们现在猛然与其争锋,这不是上策。况且刘豫派遣的是他儿子挂帅侵犯,怎么能麻烦至尊圣上去征讨呢?”宋帝赵构顺势就不去了。
九月,朝廷就把朱胜非罢免了宰相职务,就任命左中大夫、知枢密院事、都督川、陕、荆、襄诸军事赵鼎为左通议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赵鼎前往宰相府饯行,朱胜非谢而不见。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