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六年(1136年)正月,天寒地冻,大雪不止。宋帝赵构因为雨雪大寒,民众缺吃少穿,艰难生存,就诏命有司赈救民众。
有一天,宋帝赵构给尚书右仆射张浚说:“朕居燠室之内尚且觉得寒冷,户外的细民甚是可怜挂念。就像湖南、江西这些旱灾频繁发生的地方,也应当早点去措置赈济。民众既已困穷,那么老弱之人就会转于沟壑,强悍之人就会流落为盗贼,朕为民父母,怎么能不操心担忧呢!”
张浚说:“陛下推广这种诚心以往众生身上,那么就足以感召天地和气,民众的生活就会马上好起来了!”
宋帝赵构说:“朕每以事机难明,专意精思,有时甚至废寝忘食、达旦不寝。”
张浚说:“陛下知道现在是多难之际,两宫幽处北部敌国,确实如果一有差失,关系到生死存亡大局,仔细考虑这些自然是必须的。但是常言说‘杂听则易惑,多畏则易疑’。如果以易惑之心,行易疑之事,那么就会终归于无成了。臣观察过去的开明人君,他们正心修己,仰不愧,俯不怍,持刚健之志,洪果毅之姿,为所当为,而不要考虑顾忌太多。以陛下的聪明才智,只有看准大义所在的方向,断以力行,那么何往而不济呢!臣愿圣上在万机之暇,保养太和,澄心静气,这样的话利害纷至而不能疑,则中兴之业就可以建成了。”
张浚等人对宋帝赵构的心事把握十分准确。他知道宋帝不会攻打金人,恢复幽燕之地;他也明确知道宋帝赵构却会坚决打击伪齐刘豫,至少不会容忍伪齐刘豫再向南侵犯。因此,这时张浚就以金人敌势未衰,而伪齐刘豫复据中原,为谋叵测,他就奏请皇帝亲行边塞,部分诸将,以观机会。因此宋帝赵构就爽快答应了。张浚看到他的建议非常契合宋帝赵构的心事,君臣都非常高兴,就立即张榜声讨刘豫的叛逆之罪。
这时淮东宣抚使韩世忠驻军于承、楚等地,淮西宣抚使刘光世屯驻于太平州,江东宣抚使张俊屯驻于建康府,而湖北、京西招讨使岳飞屯驻在鄂州,一些大臣以为边防未能完全准备,空阙之处尚有很多,还是多做准备一下为好。
张浚单独说:“楚、汉交兵之际,汉军驻兵殽、渑间,则楚军不敢越境而西,这是因为大军在前,虽然还有其它捷径可以通行,但是敌人畏惧我们从后面攻击他们,因此不敢逾越而深入。所以太原没有陷落,而完颜宗翰的大军士兵不再济河过来,也是这个原因。而一些人认为前后空阔十分担忧,应当连绵不断派兵全面驻守,他们就从来没有想,这么长的战线,大军士兵的粮食从哪里来;也不想敌人准备从什么地方逃归,何必环绕几千里之地尽以大军士兵防守,然后才认为安全呢!”张浚把这些人的观点告诉了宋帝赵构,又告诉了一些同列宰相,只有宋帝赵构深以为然,认为张浚考虑得很好。
这个时期,张俊与韩世忠、刘光世的军队士兵最多,吴玠次之,岳飞又次之,王彦的士兵与诸将比较起来数量最少。因此在绍兴六年(1136年)二月,湖北襄阳府路招讨使岳飞,请求扩大他的兵力,以襄阳府路为京西南路,唐、邓、随、郢、均、房州、信阳军并为他所管辖,朝廷答应了他的请求。
张浚于是命令淮东宣抚使韩世忠从承、楚等州出发以图淮阳,命令淮西宣抚使刘光世屯驻于合肥以招徕刘豫的北军士兵赶快投诚;命令江东宣抚使张俊练兵建康,进屯盱眙;又请代理主管殿前司公事杨沂中带领中军,为后翼;又命令湖北、京西招讨使岳飞屯驻襄阳以图中原。为了激励张浚带领将士大展宏图,宋帝赵构亲自把《裴度传》赏赐给张浚,鼓励他像裴度那样抗敌报国。
二月中旬,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带领大兵来到宿迁县。当时刘豫聚兵淮阳,韩世忠准备进攻他,于是带领大兵逾过淮、泗,顺着符离而北驻扎休整。伪齐刘豫一听韩世忠带领大军来攻,就命令士兵坚守不战。同时,伪齐刘豫派遣使者赶忙进入河间府祈求金右副元帅完颜宗弼派人支援。于是金人与伪齐刘豫的守将约定,如果淮阳被宋人围困一日就举起一束烽火,这时,城中已经举起六座烽火了,金元帅宗弼带领大军与伪齐刘猊带领士兵一起前来防守了。
第二天,韩世忠引领大军进趋淮阳城下,命令统制官呼延通前行,韩世忠自己单枪匹马以一骑跟随着他们,行进了三十馀里,遇到金人抵抗就停止了前进。
韩世忠受到其他将领的规劝,现在也基本知道了宋帝赵构的战略方针,因此没有主动对金人发起进攻,而只是集中精力攻打伪齐刘豫。没有想到,宋军不打金人,不等于金人不打宋人。
结果一到这里,他们就被金人的游散骑兵包围。韩世忠定睛一看,包围他的金兵不过数十个人,于是命令士兵按甲不动,观察了一阵敌情,发现对方的薄弱环节后,指挥其众兵说:“大家看我马首的方向!”他于是挺着长矛,奋戈一跃,立即溃围而出,不遗一镞一矢,金人大惊,视为天人,大叹惊呼“真万人敌啊”!韩世忠有惊无险地逃出了金人小分队的包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