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既是由楚玄迟禀告,他知道的情况自然会比较清楚,楚玄怀从一开始针对的便是他。
他淡淡开口,“这就要问背后的主使者了,究竟用了什么手段,才能堵住学子们的悠悠之口。”
科举舞弊之事他早已接触到了,不过当时只有三两个学子来检举,他多问几句他们便打住。
原本是来检举,后来大概是出于害怕,他们又连声否认,说是落榜不甘心,才出此下策。
再后来他让人去将学子带来,他们竟不知所踪,至今都还未有下落,估计是凶多吉少。
因着他们的失踪,此案渐渐便没了消息,而楚玄迟也无法凭此上报文宗帝,只在私下引导。
经过这些日子的努力,才终于又有胆大的学子来监查司,检举了舞弊一事,且不再打退堂鼓。
有人闻言了然,“原来是被封了嘴,不过科举舞弊本就兹事体大,一般人确实也不敢宣之于口。”
楚玄怀又发难,“监查司主监督之职,这么多年不曾出现过科举舞弊案,怎御王一上任便爆发大案?”
他最见不得好的就是楚玄迟,原本他也想去监查司,文宗帝却连个正四品的少府都不肯给他。
可楚玄迟一个废物,竟直接得了正三品的宗正,这已让他生了嫉妒,偏生楚玄迟还支持楚玄辰。
楚玄迟反问,“晋王这是认为本王监察不力,还是怀疑本王便是幕后主使,为舞弊者行方便之门?”
他身正不怕影子斜,既不曾参与舞弊,那旁人想要栽赃嫁祸到他的头上,也没那么容易。
容海第一个为他说话,“春闱由礼部负责,监查司只管监督,不能插手其中,如何参与舞弊?”
作为一名武将,他其实不太好发言,只是他看不过楚玄怀针对楚玄迟,也就顾不得这么多。
有人反驳,“那也不排除是监查司与礼部勾结,一个假装看不见,一个大胆行事,事后再分赃。”
兵部尚书钟坤道:“具体如何,不可信口雌黄,凡事需以证据说话,否则便是诽谤诬陷之罪。”
他也是武将出身,这才入得了兵部,而他与大多数武将一样钦佩敬重楚玄迟,愿为其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