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在光绪年间那浓稠如墨的夜色里,宛如一座被岁月遗忘的孤岛,被黑暗严严实实地包裹着。
夜幕下的街巷,深邃而静谧,仿若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
寒风,似一把无情的利刃,带着刺骨的冷意,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肆意穿梭,发出如泣如诉的呜咽,仿佛在悲叹这座城池的沧桑。
街边的幌子,在风中无力地摇曳,像是垂暮老人颤抖的手。
偶尔几盏昏黄的灯笼,豆大的火苗在寒风中瑟缩颤抖,那微弱的光晕在幽暗中忽明忽暗,映照着墙上斑驳的旧痕,宛如岁月镌刻的墓志铭,静静诉说着这座城池的疲惫与过往……
林羽与陈天华,二人并肩行走在这寂寥无人的街道上。
林羽身着清军将领袍服,那袍服沾染着硝烟的气息,衣角随着他沉稳的步伐微微摆动,胸前的补子在黯淡的光影下若隐若现,宛如在无声地宣示着他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陈天华一袭长衫,身姿依旧挺拔,然而连日的操劳,已在他脸上刻下了难以掩饰的倦意。
“林羽,敌军对运粮路线盯得太紧,正面突破怕是希望渺茫。”
陈天华率先打破沉默,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砂纸摩挲,带着连日来的疲惫与深深的忧虑,那浓重的乡音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带着故土的眷恋与无奈。
林羽微微点头,眉头紧锁,拧成一个深深的“川”字,凝望远处漆黑如墨的夜空,重重地叹了口气:
“吾亦为此事忧思难寐。敌军于海、陆两路,皆密布重兵,吾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在其睽睽监视之下。却不知究竟当以何法,方能避开其眼线,觅得一线生机?”
二人正说着,一阵轻微的咳嗽声,在这静谧的夜里突兀响起……
循声望去,街边的角落里,蜷缩着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
老者身着一件破旧不堪的棉袄,补丁层层叠叠,布料早已分辨不出原本的颜色,仿佛是岁月随意拼凑的一幅画。
他花白的头发如冬日里的枯草,凌乱地散落在额头,脸上沟壑纵横,那是岁月无情刻下的印记,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生活的沧桑与苦难。
林羽与陈天华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关切,快步走上前去。
林羽轻轻蹲下身子,声音轻柔而关切:
“老人家,如此深夜,您为何还在此处?”
老者缓缓抬起头,浑浊的眼眸中透着一丝本能的警惕,干裂的嘴唇微微颤抖:
“吾……吾已无处可去。此兵荒马乱年月,家中粮食早已断绝,又能去往何方?”
林羽心中一阵酸楚,如同被重锤击中,伸手入怀,掏出一些碎银子,轻轻递到老者手中:
“老人家,您且拿着这些银钱,寻处安身之所,再买些吃食,也好果腹。”
老者的手颤抖着,如秋风中的残叶,接过银子的瞬间,眼中满是感激,眼眶微微泛红:
“多谢,多谢二位恩公呐!二位当真是大好人!对了,吾听村里年轻后生说起,海边有一条隐秘小道,平常甚少有人行走,唯有本地渔民知晓,说不定顺着此路能绕至敌军后方。”
林羽与陈天华听闻,眼中顿时燃起希望的火花。
林羽连忙追问:
“老人家,恳请您详尽说说那路在何处?”
老者费力地站起身,用那瘦骨嶙峋、布满老茧的手指向远处的海边:
“沿此道径直前行,至海边,便可见一巨石,其状若龟。自彼处向南,穿越一片红树林,即可觅得那条小径。然此路崎岖坎坷,行走艰难,且闻其间尚有沼泽,尔等务必多加小心。”
林羽与陈天华谢过老者,匆匆回到临时指挥部,召集众人商议。
指挥部内,烛火摇曳,昏黄的光线在众人脸上跳跃,映照着一张张疲惫却又坚定的脸庞。
“此隐蔽小径,兴许可为吾等带来转机。”
林羽指着地图说道,烛光照在他脸上,勾勒出他坚毅的轮廓,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
“吾等可遣一支轻装之师,携少量粮草与兵器,循此小径迂回至敌军之后方,突袭其补给之线。如此举措,一则可乱敌军之部署,二则能分散其注意力,为粮草运送营造契机。”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然而,苏瑶秀眉微蹙,提出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