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中耳癌

行世者2 坚木本木 2481 字 2天前

经过几天的培训和练习,医生们对器械的操作越来越熟练,能够在模拟手术中顺利地完成一些复杂的操作。

与此同时,李教授带领团队深入研究中耳癌的手术方案。他们结合新型内镜器械的特点,对以往的手术流程进行了优化。在团队讨论会上,李教授说道:“以前我们在切除中耳癌肿瘤时,由于视野受限,往往需要扩大手术范围,这对患者的正常组织造成了较大的损伤。现在有了这套器械,我们可以采用更精准的切除方式。比如,对于一些位置较深的肿瘤,我们可以利用内镜的可弯曲性,从更合适的角度进行切除,避免对周围重要结构的损伤。”

团队成员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手术方案的细节。他们还与病理科合作,对不同类型的中耳癌肿瘤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在手术中更好地判断肿瘤的边界,确保切除干净。

吴教授的放疗科团队则与手术团队紧密合作,开展放疗定位装置的应用研究。他们首先对利用患者面部特征进行放疗定位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三维扫描技术获取患者的面部特征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起患者的面部模型,从而确定肿瘤在面部的相对位置。

“这种方法虽然不需要植入标记物,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但对扫描设备和软件的精度要求较高。我们需要确保扫描数据的准确性,并且不断优化软件算法,提高定位的精度。”吴教授对团队成员说道。

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部分患者的面部特征在放疗过程中会因为体位变化、体重改变等因素而发生微小变化,这可能会影响定位的准确性。于是,他们又开始研究植入特殊标记物的定位方法。

他们选择了一种新型的纳米标记物,这种标记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将标记物准确地植入到肿瘤周围的组织中,然后通过特殊的检测设备,在放疗时能够实时追踪标记物的位置,从而精确确定肿瘤的位置。

“这种植入标记物的方法虽然可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但植入过程需要非常精确,否则会影响定位效果。我们要与手术团队密切配合,确保标记物植入的位置和深度符合要求。”吴教授说道。

就在各个团队紧张研究的同时,赵飞扬和刘祖训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他们与医疗器械公司沟通,争取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器械维护服务;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关于内镜器械在中耳癌治疗中应用的基础研究;还与其他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交流,分享研究经验和成果。

“赵博士,我们公司愿意为你们的研究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持。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我们会及时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解决。”医疗器械公司的负责人说道。

“太感谢了!你们的支持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能将这套器械更好地应用到临床治疗中。”赵飞扬感激地说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各个团队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陈教授的耳鼻喉科团队在模拟手术中,使用新型内镜器械成功完成了多例复杂的中耳癌手术模拟操作,操作熟练度和精准度都有了很大提高。李教授的团队制定出了一套基于新型内镜器械的优化手术方案,并且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吴教授的放疗科团队在放疗定位装置的应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他们通过改进扫描设备和软件算法,提高了利用面部特征进行放疗定位的精度;同时,在植入标记物的定位方法上,也与手术团队达成了默契,确保标记物能够准确植入。

基于这些成果,团队决定开展小规模的临床试验。在试验前,赵飞扬和刘祖训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向他们介绍了治疗方案的原理、方法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赵飞扬坐在一位中耳癌患者病床前,耐心地为他讲解:“大爷,我们现在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案,会使用一套先进的内镜器械进行手术,这种器械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您耳朵里的情况,更精准地切除肿瘤。手术后,我们还会采用一种先进的放疗定位装置进行放疗,确保射线能准确地杀死癌细胞,同时减少对其他部位的伤害。不过,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我们会密切关注您的身体状况,及时处理。您愿意尝试一下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爷看着赵飞扬,坚定地点点头:“赵医生,我相信你们。我愿意试试,希望能快点好起来。”